美国驻华大使出尔反尔,扶蒋反共,毛泽东怒斥:赶走了再说! 1944年9月,帕特里克·杰伊·赫尔利以美国总统私人代表身份来到中国,后来又成为驻华大使,但是在执行美国对华政策的过程中,赫尔利出尔反尔,轻诺寡信,最终发展到和蒋介石一唱一和,公开地扶蒋反共,担当起卑劣的双簧角色。 1942年1月,根据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成立中国战区盟军司令部,蒋介石出任最高统帅,美国派陆军中将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盟军司令部参谋长。 史迪威跟蒋介石一向不合,蒋介石很不高兴,便一再请罗斯福召回史迪威,罗斯福派赫尔利来中国,执行美国对华政策,主要任务是协调蒋介石和史迪威的关系,防止国民政府崩溃,促进中国打败日本。 但是,蒋介石在赫尔利面前“恶人先告状”,使劲数落史迪威的不是,赫尔利被说服了,向罗斯福建议召回了史迪威。 1944年11月,赫尔利飞抵延安,毛泽东、周恩来在机场欢迎,双方就建立联合政府事宜先后进行了四次会谈,最终达成《中国国民政府、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协议》即《五条协定草案》。 赫尔利对毛泽东大为赞扬,答应回去之后一定努力说服蒋介石接受这一协议草案,但是回到重庆之后,赫尔利就变了,变得一边倒,全面扶助蒋介石压制共产党。 赫尔利清楚地知道,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绝不答应将麾下军队交给南京国民政府直接指挥,并接受蒋介石统帅,便异想天开地提出一个“折中方案“,由美国派将领任中共军队的总司令,由国民党、共产党各派一人担任副总司令。 很明显,赫尔利这一招完全是偏袒蒋介石,帮助蒋介石控制中共的军队,因此当即受到周恩来的严词拒绝。 赫尔利见共产党不上当,干脆赤膊上阵,公然阻止盟军拨给八路军的正常物资援助,其用心之险恶,昭然若揭。 抗战胜利后,赫尔利又给蒋介石出主意——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让毛泽东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如果毛泽东不来重庆,说明他胆小,共产党没有和平的诚意;如果毛泽东来,就可以拖延他在重庆停留的时间,以时间争取空间,趁机快速部署军队,以备战争之需,将来可以将共产党军队一网打尽。 令赫尔利没想到的是,毛泽东以“大仁、大义,大智、大勇”,应邀来重庆谈判,还借机与各界人士广泛接触,宣传中国共产党,充分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使得整个重庆为之倾倒,也彻底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赫尔利如意算盘落空,反而给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做了一次大张旗鼓的宣传,给蒋介石帮了倒忙,可谓偷鸡不成反蚀米。 赫尔利可以说是铁杆的拥蒋反共,他严厉警告使馆人员说,凡是没有得到蒋介石的明确同意,任何人都不得帮助重庆政府以外的个人或团体,矛头直指共产党。 罗斯福病逝后,赫尔利更加肆无忌惮,公开宣布全力支持蒋介石,绝不与共产党合作,把共产党列入他的黑名单。 对赫尔利的拙劣表演,毛泽东十分愤怒, 公开批评说:“赫尔利已经公开宣言不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到我们解放区去乱跑呢?” 此后,毛泽东连续发表两篇社论,严厉批评了赫尔利扶蒋反共的卑劣行径,痛斥赫尔利让中国陷入内战的危险,但毛泽东表示绝不畏惧任何人,他愤慨地说: “我这几条烂枪,既可同日本人打,也就可以同美国人打,第一步我要把赫尔利赶走了再说!”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向美国方面公开表示,坚决反对赫尔利再任驻华大使,不久以后,声名狼藉的赫尔利向杜鲁门递交了辞职信,灰溜溜离开了中国。 时至如今,面对美国各种阴险的小动作,我们完全可以毫不畏惧,我们应当学习毛泽东当初不畏任何强敌的精神,和一切霸权主义者斗争到底! 历史 历史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