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一张罕见的集体照,毛泽东、刘少奇靠边坐,周恩来站后排,为何? 毛泽东、周恩来、

一张罕见的集体照,毛泽东、刘少奇靠边坐,周恩来站后排,为何?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是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当他们和其他人合影时,一般都是占据C位,也就是合影最中央的位置。 但有一幅集体合影却是一个例外。 照片上一共有15个人,前排6个,后排9个。 仔细看这张照片,你肯定能认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 毛泽东在前排右一,刘少奇在前排左一,周恩来在后排右三。 但其他12个人你很可能都不认识,我甚至可以断言,全国没有几个人能在不查任何资料的情况下,能准确认出全部15个人并且说出他们的事迹。 我们先说照片里的15个人都是谁。 前排右起:毛泽东、徐特立、吴玉章、董必武、林伯渠、刘少奇; 后排右起:齐燕铭、陆定一、周恩来、邢西萍、彭真、陈云、李克农、刘澜涛、安子文。 很明显,其他12个人的名气和影响力都不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 既然如此,为什么他们合影时,名气和影响力最大的3个人反而要靠边坐、靠后站呢? 这背后有一段故事。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这次政协会议是商讨建国大业。出席会议的有各党派、各区域、各团体的代表,正式代表、候补代表和特邀代表加起来一共有662人,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党派,也有代表。 出乎意料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人数不多,其中正式代表16人、候补代表2人。 这张照片就是其中15名正式代表的合影,唯独缺少了一个叫郑位三的人。 会议召开期间,中共15名正式代表一起合影。合影时,大家很自然地请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坐在最中间,因为他们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同时也是会议选举出的大会主席团成员、主席团常委会成员,坐在C位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但是毛泽东拒绝了,尽管其他人一直推举他坐中间,他仍然坚持拒绝,理由是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不分职务高低,其他代表们也都是老革命、老党员,为党和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自己和恩来、少奇同志都要靠边站,表示对其他同志的尊重。 尤其是其中有4位代表,年龄大、资历老,甚至超过了毛泽东本人,毛泽东提议,让四位老革命、老同志坐在第一排中间,自己坐在最旁边。 在毛泽东的坚持下,他和刘少奇坐到了第一排的最两边,而周恩来站到了第二排,这一举动让其他党员同志十分感动,充分展现了毛泽东等伟人的高风亮节。 那么,毛泽东讲的“其他代表们也都是老革命、老党员,为党和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有没有道理呢? 当然有。只要看看其他12名代表的情况,你就知道毛泽东所言非虚。 1,徐特立,著名的“延安五老”之一,毛泽东的老师,毛泽东称“徐特立永远是自己的先生”,参加辛亥革命、湖南起义、南昌起义,老革命,老资格。 2,董必武,著名的“延安五老”之一,参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参加中共一大,党的创始人之一,党内著名元老。 3,林伯渠,著名的“延安五老”之一,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后来参加南昌起义,同样是老革命,老资格。 4,吴玉章,著名的“延安五老”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先后参加辛亥革命、护国运动、南昌起义。 5,齐燕铭,蒙古族,近代国学、文学大师,很少有人听说他的名字,因为他在政治、军事上建树不多,但曾在抗战期间引导“京剧革命”,得到毛泽东的称赞。 6,陆定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党的宣传思想阵线的杰出领导,你或许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但他撰写的文章有几篇被写入语文教材,很多人都曾读过,比如《金色的鱼钩》、《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老山界》等等。 7,邢西萍,后来更名为徐冰,听说他名字的人更少了,邢西萍主要从事统战工作,是周恩来统一战线工作的得力助手,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 8,彭真,彭真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曾是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参加革命以来功勋卓著,北平解放之后被任命为中共北平市委书记,足见党中央的信任。 9,陈云,陈云应该是12名代表中地位和知名度最高的,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之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10,李克农,最具有传奇色彩,一生从事隐蔽战线工作,被誉为“红色特工之王”,是著名的“龙潭三杰”之一,隐蔽战线工作的领导人之一,功勋卓著。 11、刘澜涛,刘澜涛前期主要从事政工工作,所以知名度不高。 12、安子文,1945年起开始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作为党内组织部门代表参加政治协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