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4架美军战机飞至我方领空,导弹营营长7次违令拒发导弹 在1968年却出现了这样一幕,有4架美国战机飞至我国领空,上级命名开火时,导弹营营长却7次违令拒发导弹,这其中到底有什么隐情? 想要了解这件事情的全貌,还要提及一下当时的背景,1968年正值越南战争,美越之间时常激战;由于越南处我国边境,与我国距离不远,所以美军时不时便会对我国边境地区进行骚扰。 为了守护边境安全,便将我军的地空导弹部队二营调往这里,负责防御美军战机的袭扰。正常情况下,前来袭扰的美军战机都是在边境地区活动,可是这一次情况却不一样。 1968年1月23日上午9点,一阵警报声传遍了二营,那是敌机袭扰的声音,时任二营营长的陈辉亭立刻做出准备。很快,指挥中心通知到来,命令一旦敌机入侵,便立刻击落。 防守国土安全是每一位军人的天职,而且当时的美军几乎都是在边境附近便撤离返回,可是这一次前来的战机,并没有返回,反倒是朝向我国腹地前进。 这就不像是前来袭扰的战机了,陈辉亭并没有立刻做出攻击指令,他冷静的通过雷达观察,发现这前来“袭扰”的敌机,居然是四架一起,这是前来袭扰的敌机,这就有问题了。 看到此等情况,二营营长陈辉亭并没有立刻下攻击指令。 他的内心十分清楚,此刻发动攻击指令非常容易,击落这四架飞机也绝非难事,可是袭击的战机都是分散行动,就是害怕导弹部队的攻击,这一次却截然相反,让陈辉亭心生疑惑,这才有所迟疑。 除此之外,更加让他迟疑的是,今天早上陈辉亭看到了从我军方向起飞的4架歼六战机,这就让他非常担心,一旦判断出错,这四架飞机和飞行员都将牺牲。 在如此紧张的时刻,陈辉亭选择了询问,查询记录,以此判断今天是否有飞机起飞;一通电话打了过去,值班参谋所做回答,却并不是他想听到的答案。 今天并没有飞机起飞记录;得知消息后的陈辉亭又一次准备下达攻击命令,可当他想到今天自己亲眼看到起飞的飞机时,他又一次选择了暂停。 又是一通电话,二营营长陈辉亭又一次询问,今天是否有飞机起飞记录,回答依旧是没有,指挥部的命令没有改变,依旧是击落前来“袭扰”的敌机。 陈辉亭此刻十分紧张,汗都下来了,一面是必须遵守的命令,另一面则是自己亲眼所见,此时上空的飞机已经越来越近了,他第三次申请核查飞机身份。 此刻的他已经两次拒绝指挥部的命令了,陈辉亭的内心肯定也没底,毕竟真有袭击的可能,只不过是过于反常,再加上今天确实有我军飞机起飞,这才导致了这种结果。 陈辉亭结合此种情况,下达了瞄准的指令,就当所有人都以为要下达攻击指令的时候,他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因为中国人民军队绝对不能进攻自己的队友。 尤其是在那个时候,我国的飞机并不发达,飞行员更是重中之重,自己下令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可是这几发导弹一经射出,敌军自然无话可说,可如果是队友。 陈辉亭实在是不敢想这一层结果,正在他思考之际,指挥部的命令已经下达七次,而他还没有进行攻击指令,违抗七次军令的心理压力十分巨大,可他最终还是选择自己承担这个压力。 那四架飞机最终飞出了射程范围,如果真的是美军,那么造成的损失将由陈辉亭一个人全部承担,幸运的是,他的判断没出错,正在他思考自己违抗军令的结果时,一通电话的声音打乱了他的思绪。 指挥部的最新命令,内容为二营停止射击,那四架战机为我军战机,现正在返回,这一刻,陈辉亭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这一紧急情况终于结束了。 陈辉亭的选择没有错,成功守护住了我军的四架战机,以及飞行员的生命,这个风险如此之大,或许只有陈辉亭这种饱含经验的军人,才能够有此细腻的判断。 原来这四架飞机是执行紧急任务,这天早上一架歼-6战机试飞时,突然失去了雷达反应;在这架飞机回航时,雷达就将他判断为了敌机,这四架飞机因此起飞。 由于是紧急任务,就没有相关的飞行记录。当然,那第一架被判断为敌机的我军飞机已经成功降落了,但这四架飞机不知情,仍旧在搜查范围执行任务。 事实证明,服从命令确实是军人的天职,但结合具体情况,做出冷静分析也是军人的能力,事后这四位飞行员与他们的军长刘玉堤更是当面向陈辉亭致谢。 在这一紧张情况发生后,我军对于飞机的报备与记录的安排更加详细,毕竟这一次紧急事件在陈辉亭的努力下,成功解决,可是这种失误,一定不能发生第二次,否则就是对我军生命的不负责。 不管怎样,这场悲剧终究是没有发生,因为中国人民军队绝对不会对自己的同伴开火,基于这种心理,我军的四架飞机安全返航,未来的四位优秀飞行员也成功返回地面。 陈辉亭正是优秀军人的典范,除了这件事,他还曾帮助越南建设1个地空导弹团并取得一定成就,最终在1988年10月1日,他被授予少将军衔,陈辉亭一生军人成就彰显无疑。 对于陈辉亭将军事迹,您还有什么看法,欢迎再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