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著名的北大校长,抽烟、酗酒、逛窑子,还拿了36个博士学位 胡适在我们国家历史文化领域中的地位不可忽视,他不仅是文化先驱,更是著名的北大校长,引领了时代新风。 但他背后还有不为后人知的一面:抽烟、酗酒、逛窑子,却依旧拿到了36个博士学位。 不羁的人生 一部火爆全国的《觉醒年代》,让平时出现在书本中的这样一个历史人物走到了大家心中,没有人不崇拜这样一位有理想、有学问的青年人。 别看胡适有一番成就拿了36个博士学位,但其实他小小年纪就开始“离经叛道”,做出了不少放到现在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众所周知,胡适这个人有些留洋背景,如果说他是因为留洋才染上了一身恶习,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在他留洋去美国之前,他就经常和朋友一起相约在妓院里面聊天,按理来说,聊天本身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假定这个地点放到妓院,那么问题可就不能一概而论了。 试想,哪个人聊天会聊到窑子里,大概也只有胡适这么一帮子人了。 不仅如此他有时候在外还经常抽烟喝酒,组织三五好友买醉,以至于总是弄出笑话,甚至还因为醉酒后发酒疯和别人对打起来被关到巡捕房去,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 更让人意外的是,胡适本人不仅吃喝,他还嫖赌。 这种“不守男德”的事情放到现代肯定是让人无法接受的,但放到当时那个时代,只能说是大多数男性都会做的事儿,毕竟人在家中还能有三妻四妾?在外偶尔狎妓也不是多大的恶行。 再比方说胡适,那么一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人,居然也会狎妓,说起来似乎有一点“幻灭”。 狎妓这一举动,实则不仅仅与胡适一人有关,那个年代的很多文人,胡适的好友郁达夫同样是这样的人。 所以说,胡适本人形象是多面的,隐藏在饱满的人物形象之下还有着另一层特点。 自暴自弃 俗话说得好“人性本善”,这个“善”不仅仅只是善良,更多的针对的是一种纯粹,如同刚出生的婴儿,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胡适从原本的“纯粹”变成如今吃喝嫖赌、抽烟酗酒? 一切还要从他的家庭以及成长经历来说。 胡适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里,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但最起码吃穿不愁之余还能享享乐。 原来从商在最底层容易被人瞧不起,到了胡适父亲的时候便转行做官了。 之前说过,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依然延续了历朝历代的封建与伦理观念,总之男人有几个老婆再正常不过。 胡适的爸爸就一共娶了三次,这胡适的妈妈就是第三个老婆。 胡适出生后没几年,他的爸爸就去世了,家里没了顶梁柱,他的妈妈只好将他带去到自己的老家。 尽管从城市搬到了乡下,但是胡适的妈妈没有对他的学习有任何一丝懈怠,可以说是个“虎妈”,不断鞭策着胡适进步。 在胡适十多岁的时候,他做了一个决定,像如今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准备离开家中的温室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因为胡适本身就生活在上海这个繁荣的国际大都市,所以他一开始也没去别的地方,就待在这里先完成学业。 结果接触到世界变化不停的胡适看到了这么一面:我们的国家正在被侵略者一点点瓜分,他们这些列强在我们的土地上为所欲为。 这一幕深深刺痛了胡适的内心,他还在路边见到了许多无家可归、生活窘迫的百姓。 可是他一个学生可以做什么?他只感觉到无限的悲哀。 胡适深知个人力量的单薄,况且民族意识那时候还没有完全觉醒,他在无能无力之下干脆“彻底摆烂”,一头扎进了声色世界,开始了吃喝嫖赌抽的日子。 据他自己说,平均一个月他就要去玩乐几次。 大展宏图 “摆烂”了一段时间后,胡适反思还是应该振作起来,正巧这个时间清朝有公派留学的项目,胡适便以这个身份去往了美国康奈尔大学读书。 但看胡适在新文化领域有影响,大家以为他读的是文学吗? 并不是,他一开始公派学的是农学。 这是为什么?当时晚清可不需要一个侃侃而谈的“理论家”,更需要的是可以带来实际改变的“实践者”。 后来在康奈尔学生生涯中,胡适开始自己学习文学方面的知识与内容,逐渐对文学有了更加透彻的研究,哲学方面也亦然。 甚至胡适本人的文学天赋,在学校里面似乎比胡适本人还出名。 毕业后,没有立刻返回祖国,而是将大学衍生出来的兴趣爱好作为一门学科继续攻读,他更是因为偏爱杜威的理论而选择了杜威所在的学校。 就这样,他又去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哲学,取得了哲学博士。 当然,这还远远没有结束,后面他又陆陆续续在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众多最高学府斩获荣誉博士。 据不完全统计,胡适获得了36个博士学位。在他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到祖国开启了一番大作为。 他本人理清楚了一点,即使自己的力量渺小,但是总要去有人做才能拯救自己正在破碎的祖国。 更何况也有不少的同仁,比如鲁迅、陈独秀,大家一起联合起来,总会有见到光明的一天。 尤其在他被任命为北大校长后,使北大成为一个新思想的文化阵地。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