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被覆灭的世界性宗教:大名鲜有人知,但其别名却家喻户晓 大部分中国人虽然没有虔诚信奉的宗教,但对于宗教以及信仰还是秉持着一种尊重、包容的态度。因此,世界3大宗教在我国都有一部分的教徒。 但在我国能算得上是较为广泛的传播的宗教,也只有佛教和我们本土宗教——道教了。 其实,除了这两个流传了几千年的宗教之外,还有一个世界级别的宗教,与佛教类似,它同样是从国外流入我国,也同样在国际上颇有分量,但却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泯灭。 奇妙的是,这个宗教虽然覆灭,失去了广泛的信徒,但中国人却对于该宗教在我国本土化的叫法十分熟悉,其别名家喻户晓,还能对其教义宗旨侃侃而谈,然而其大名鲜有人知,这又是为何? 崇尚光明的摩尼教 公元216年4月14日,古巴比伦出生了一名男婴。 这名男婴名叫摩尼,他的母亲家世显赫,是王室的亲属,父亲则是当地一个犹太基督教分支的小教派教徒。 因此,受到父亲的影响,摩尼在出生之时被成了这个小教派的一员。 但在24岁那年,摩尼认为自己受到了神的指引,是各大宗教先知领袖们的继承者,是当世最后的先知领袖,更是神灵们派遣到人世间的“光明使者”。 因此,他将要创建自己的宗教,不再信奉其他宗教,那么自然而然的,他就对之前小教派教徒的身份产生了排斥心理。 幸运的是,在他的感化下,他的父亲也成了摩尼教的一员。而在父亲的保护下,摩尼脱离了原先的小教派,开始了自己的传教之路。 摩尼的传教之路十分艰难,他先是在宗族内部传教,除了父亲外,又获得了另一名支持者,随后,摩尼踏上了前往波斯北部传教的旅程。 直到摩尼前往印度传教之前,他依旧只有少量的信徒,毕竟在当时,各大宗教盛行,他的宗教想要传授教义要受到很大的限制。 但好在印度之旅得到了意外收获——杜兰国王皈依了摩尼教。有了国王身份的人加入,摩尼教的声势很快壮大了起来。 回到波斯后,摩尼又获得了波斯萨珊王朝国王兄弟以及贵族领袖们的支持,在贵族之间传授教义,打通了向更高一层国王传教的通道,而有了统治者的支持,摩尼教在波斯的传教之路也顺利了不少。 但成也萧何败萧何,在国王病逝后,新任国王并不信任摩尼和他的宗教,也不愿意施行原先的宗教政策,摩尼教处境日益艰难,最终摩尼踏上了逃亡之路。 公元274年1月21日,摩尼在觐见巴赫拉姆一时的时候,被早有杀心的国王指责、控诉,最终被关进大牢里。 一个多月后,摩尼在囚禁中去世。 摩尼教在中国 摩尼虽然离世,但他的宗教却并未直接就此消失,而是在传向各个地区的同时,添加了更加本土化的风格和元素,大名鲜有人知,但别名却家喻户晓,它就是——明教。 提起明教,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在历史中,明教是与白莲教相辅相成的宗教,白莲教首领又被叫成“小明王”。 时过境迁,到了如今,这个神奇的宗教又是武侠小说中的“熟客”,是金庸笔下《倚天屠龙记》中惩恶扬善的“魔教”,需要几大门派联手才敢挑衅的江湖门派。 那么,摩尼教又是怎么演变成了明教的? 起初,摩尼教我国的传播并不受欢迎,但摩尼教因在教义中有佛教的因素,而佛教又在唐朝时期比较受重视,因此,摩尼教教徒便假借佛教的名义进行传教。 但唐玄宗并不认可这个宗教,他明确表示,这个宗教是假借佛教的名义在哄骗普通人,因此将摩尼教视若邪教处理,并禁止中国人参与、传教。 直到唐代宗执政期间,摩尼教又再次被波斯人传入中国,并且在当年的唐朝国都长安建立大云光明寺,并在多个地区建立摩尼寺,有了皇帝的首肯,摩尼教的发展自然一帆风顺,至此,摩尼教在中国遍地开花。 在摩尼教中,教徒们将奉若神明的首领称呼为“明尊”,意思是光明之神,因此,在宋代,摩尼教的称呼也摇身一变成了直接明了的“明教”。 这个带有中国元素的称呼也被历史沿用下来,登上了历史舞台。 明教的覆灭 宋朝时期的明教,除了有个本土化的名称,教义也被缩减成更加简短有力的字眼:清净、光明、大力与智慧。 在北宋末年,《水浒传》中的好汉方腊便是利用明教教徒为根基,进行了起义,从东南区域发展,直至撼动整个王朝的统治。 但万事有兴就一定有衰,到了明朝,这个与国号起了冲突的宗教,势必没有存活的可能了。 虽然有很大一部分人将朱元璋与明教联系在一起,认为朱元璋出身于明教或者是受到了明教的帮助才得以有了起兵的本钱,但不论这些是否是事实,朱元璋对于明教的赶尽杀绝还是不容忽视的。 在朱元璋登上帝位后,在李善长的谏言下,严禁明教和白莲教的发展,将其列为邪教,并将取缔明教的条文写进了大明律列了。 有了明确的国法制约,原本在民间如日中天的明教走向覆灭的结局也就不奇怪了。 虽然摩尼教已经消失,而其教义在现在的你我看来也并非是真理,但作为一定时期的产物,宗教也确实在历史进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而这个早已消失的摩尼教,在我国的文化中却成了汇集无数武林高手的神秘门派,成了无数人记忆中的“明教”,这也是一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