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池长老:凡人身体却活了270岁,你看每晚都是谁在伺候他? 我们熟知的《西游记》里面的金池长老,他是一个贪图寿命的人,他也算是一个凡人,却能够活到270岁,可谓高龄,其中有何奥秘?你看每晚都是谁在伺候他? 豢养小童,延年益寿 《西游记》是一部经典的小说作品,它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就被翻拍成电视剧,家喻户晓。 根据原书记载,金池长老只是一个凡人,但是却能活到270岁,其中有何奥秘? 要知道普通人能够活到70岁已经不错了,毕竟人活七十古来稀,金池长老却能够如此高龄,所以大家也十分好奇。 金池长老和黑熊精关系密切,黑熊精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修炼和品尝仙丹,难道金池长老能够靠这些仙丹来延长寿命? 事实上这只是一部分理由,你需要知道每晚都是谁在伺候他。根据后面的推理,金池长老之所以如此高寿,和他身边的小童是离不开的,关系密切。 从电视剧版的《西游记》播出一开始,就发现金池长老身边跟了很多服侍的小童,有一些甚至年龄还很小,也不过八九岁,无比稚嫩。 金池长老就是靠吸取这些小童的阳气为生,所以才能保持如此高龄,甚至青春永驻。 与其他妖怪不同的是,金池长老并不是惦记唐僧的肉身,而是惦记他的袈裟,十分爱攀比。 所以从这个角度也能够看出金池长老是不在乎自己的年龄的,也就是说他应该知道自己会活很长的时间,所以他没必要吃唐僧肉,因为他身边有那么多小童,足够他延年益寿了。 盗取袈裟,爱慕权势 金池长老在《西游记》里面无疑是一个大反派,他善于伪装,也很有心计。 和唐僧师徒一见面,他就开始炫耀自己的宝贝袈裟,不知道有好几柜子。 他的身边还跟随了很多小童,看起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无比风光得意。 面对他的很多袈裟,唐僧也不禁发出了赞叹的神情,金池长老的虚荣心就大大满足了,不可一世。 从这个角度也能够看出金池长老虽然是一个小寺院的住持,但是他却很贪心,估计也是从老百姓头上搞了不少的香火钱,所以才能置办如此多的行头。 看到唐僧是从东土大唐来的,他就认为唐僧身上一定藏了不少宝藏,于是就提出要看一看唐僧袈裟的想法,进行攀比。 面对这样的请求,唐僧当然是拒绝的,因为他觉得出家人就不应该贪恋这样的身外之物,况且他也不喜欢卖弄,喧宾夺主。 但是孙悟空却一点也沉不住气,急切地想要炫耀一下自家的宝贝袈裟,所以就干脆抖露了出来,金光闪闪、世间珍宝,金池长老顿时自惭形秽,老泪纵横,还说自己从来没有见到如此好的东西。 这一抖露不要紧,一下子就引来了祸端,不仅让金池长老起了想要占为己有的邪恶想法,更是让窗外偷窥的黑熊精给知道了,所以袈裟丢失就是一件无法避免的事情,追回来也很难。 金池长老看到如此耀眼的锦斓袈裟,立马就涕泗交加,他一开始是想着把这件宝贝放到自己的房间里好好观赏,细细揣摩。 然后想了想,这毕竟不是自己的东西,也不能够长久拥有,所以干脆起了灭掉唐僧师徒的想法,当然这个想法也并不是他提出来的,而是他身边的小童给提出来的,师徒都是一肚子坏水。 从这个细节也不难看出,金池长老和他的小童日常关系很密切,基本上都是伴身服侍,形影不离。 金池长老还会把这些小童们给当成出头鸟和棋子,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就把他们叫过来,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一脚踢开,成为弃子。 贪得无厌,害人害己 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多行不义必自毙,金池长老聪明一时,一辈子也风光无限,基本上有什么好的东西他都见过,也享受过很多别人没有享受过的东西,权大势大。 但最终还是因为袈裟死在了大火下,他害人害己,最后只能自尝苦果,悔不当初。 本来他想把唐僧师徒给烧死,但他哪是孙悟空的对手,最后发现袈裟没有的时候,他羞愧难当,想跑过去躲藏,最终葬身火海。 人这一辈子其实在大多数时候都会和自己的内心的贪婪和欲望在做斗争。 我们产生这些想法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毕竟这就是人性,没有办法避免。 关键是我们如何处理和对待它们,如果我们能够处理得到,那么它们就是我们成功路上的动力,但是如果处理不对,它们也会让我们做茧自缚。 《西游记》虽然只是一本小说,但是却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人生哲理,所以这样的作品才能够被称为是经典作品,哪怕我们读上几千遍几万遍,依然不会厌倦。 提起四大名著来,我们最熟悉的也许就是《西游记》,因为这部小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而且也没有那么多的复杂人际关系,有的只是各种奇人异事,不同国家的风俗地理,自然是十分有趣。 我们小时候不懂《西游记》,以为它写得无非就是那些神仙志怪 ,长大后才知道它写的是赤裸裸的人性,各种妖怪不一定没有感情,反而人性才是最可怕的东西。 经典作品,永远流传 对于《西游记》这样的经典作品,我们确实应该好好传承,遗憾的是,这样的作品和影视剧正在逐渐被人们遗忘,尤其是一些00后的青少年。 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因为这些00后身边充斥着更多刺激感官的东西,比如游戏与短视频等等。那么,大家还有何看法?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