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地球没有了夏天会发什么?别以为只是假设,这事还真就发生过,它的影响绝对超乎你的想象。下一个无夏之年是不是马上就会到来? 1816年,人类经历了有史以来最诡异的无夏之年。那一年,浙江整年阴云密布,几乎不见晴天。原本应该烈日炎炎的8月江南,居然飘下了鹅毛大雪。层层叠叠的雪花飘落,将原本应该翠绿的山涧覆盖,留下的是满目苍凉的惨白。 就是处在热带气候的台湾省,也在冬天出现了下雪和霜冻的现象,看得当地人一愣一愣的。根据记载,新竹“十二月雨雪,冰坚寸余”。 风雪过后还有洪水,整个长江流域下雨不断,洪水冲毁农田,冲破堤坝。很多地方出现大面积减产乃至绝产,造成了大饥荒。就是素来风调雨顺、气候宜人的彩云之南(云南)也连续三年冬天下暴雪,全省陷入饥荒之中。 北部的黑龙江的情况更糟糕,持续不断地大雪加上霜冻,让土地全年几乎都是硬邦邦的,根本无法耕种。冻死人的事情时有发生,当兵的也扔下手中的武器当了逃兵。 全国都这样了,自然是饿殍遍地,易子而食的人间惨剧频发。这些糟心的事让当时的嘉庆皇帝如坐针毡,虽然想尽了办法,仍然一筹莫展。 再来看看欧美,历史学家约翰·波斯特称这是“西方世界最后一次重大的生存危机”。为啥这么说?因为欧洲先是下了几个月的暴雨,然后一阵寒风吹过,暴雪开始没完没了地下起来,无论是城镇还是农田,都在皑皑白雪下失去了生机。粮食危机在欧洲蔓延开来。 那年冬天,英格兰牲畜大面积死亡,根本没有留下来几只。威尔士和爱尔兰的粮食在暴雨和风雪的摧残下几乎就是绝收。根据保守估计,当时至少有20万人因此死亡。 面黄肌瘦的欧洲人走上街头,他们高举横幅,冲进粮食商店,开始了肆无忌惮地打砸抢。在生命面前,没有什么更重要。 北美的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那个时候的移民主要还是生活在美加边境附近的新英格兰地区,这里冬天虽然同样寒冷,移民们也早已适应。但气候的改变使得根本种不出来庄稼。霜冻天气经常超过一周时间,除了能够冷冻野味,显然啥都干不了。 因为这样的天气,导致了新英格兰地区大量农场主破产,他们不得不向南寻找气候更温暖的地方定居。于是大量人口迁移到纽约地区,间接繁荣了这座如今的大都会。还有一部分人则开始向西迁移,成为了美国西部拓荒的先行者。 至于导致全世界气温突变的原因,则是一年前坦博拉火山爆发导致的。话说在1615年4月,已经沉睡了5000年的坦博拉火山在酝酿了两年后开始喷发,巨大的烟柱冲上43000米高的平流层,将珠穆朗玛峰远远甩在身后。 岩浆与碎石落在岛屿四周,将一切能够看到的东西覆盖住。巨大的声响随着空气传播,先是坦博拉火山所在的亚桑巴瓦岛,然后是380公里外的望加锡,再是1260公里外的雅加达。即便是2600公里外的摩鹿加群岛,人们也听到了微弱的轰鸣声。生活在当地的人们,唯一能感受到的是毁天灭地绝望。 坦博拉火山的喷发整整持续了3个多月,原本4300米的山体高度下降到2851米,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二。其他部分化作火山灰,散落在1300公里内的土地上。这次爆发的威力相当于广岛爆炸原子弹小男孩的5万倍,喷发级别为7级。 坦博拉火山的喷发带来的副作用,一个是掀起了一场4米高的海啸,另一个则是让整个地球进入到无夏之年,影响了地球气候好几年。 话说日本的富士山已经沉寂了300多年,上一次喷发带来了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地震(宝永地震8.6级),造成2万人死亡,喷发级别为5级。如今的富士山似乎又到了一个新的喷发周期,内部正在不断酝酿中。日本政府也多次表明富士山随时可能喷发。 如果富士山喷发一旦达到坦博拉火山喷发的级别,那么无夏之年大概率会到来。不过,这种可能性相当小,以往富士山爆发的级别大多在3级左右,上一次1707年的爆发已经是最大级别爆发,其规模不过是5级。 虽说现在富士山内部的压力已经超过以往任何一次,但要达到坦博拉火山喷发级别的概率还是比较小。 一旦按照5级规模爆发,对我国很难产生影响。只是日本就真的遭殃了,日本四岛都将在富士山下瑟瑟发抖。 话又说回来,即便真的迎来无夏之年也不用太担心。我国一直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即便无夏之年到来,粮食储备也能应付将要面对的困境。 还是那句话,到时候真正惨的还是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