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2016年,一名游客在罗布泊捡石头时发现一具尸骸。经调查,这居然是一位从家里失踪

2016年,一名游客在罗布泊捡石头时发现一具尸骸。经调查,这居然是一位从家里失踪了50多年,且荣立过二等功的志愿军老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话说2016年10月时,青海省茫崖市民警在正常上班,突然间,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响起。值班民警被告知在罗布泊发现了一具已经风化了的遗体。中国历来人命大于天,民警不敢怠慢,随即驱车前往罗布泊查看。   现场正如报警人描述的一样,有一具被沙子掩埋了一半的尸骸。死者随身有一个浅绿色帆布包,里面放了护目镜、手电筒、两封信和一张报纸。通过这些有年代感的东西,一眼就能判断出死者已经死亡几十年了。   如此长时间的跨度,仅仅想要确认死者身份就非常难,想要了解死亡原因更是难上难。这时的茫崖民警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他们通过信上的邮戳判断出死者死亡时间应该在1960年左右,根据这一线索发布了一条跨越50年的寻亲启示。   好在这份寻亲启示引发的关注度比较高,有不少媒体进行了转载。而四川巴中的民警在看到这条信息后却留上了心,因为在他们的档案库中,恰巧就有一起1961年的失踪案。   原来那年曾经有一个叫邓光学的女人来报过警,据她介绍,自己1949年和丈夫李中华结婚。第二年部队招兵,李中华留下家中妻女前往朝鲜,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这是两人第一次分开。   李中华在部队中作战英勇,获得了一次二等功。但是在一次战斗中,李中华腿部负伤,不得不在1953年复员回家。既然回家了怎么又会出现在新疆?   原来那个年代国家刚刚建立不久,各方面都保障不完善,生活也很困苦。李中华虽然是荣誉军人,还负了伤,但补助金完全不够他养活一家老小。于是李中华回家后到处找活做,他在家乡附近的染布厂、砖窑厂都工作过。   到了1958年的时候,有一天李中华突然不告而别,不知道去了哪里。好在不久后邓光学收到了来自贵州的信,里面告诉了邓光学,李中华已经成为了贵州铁路局的一名工人。这让邓光学虽然还是有所埋怨,但好歹心中放心下来。   再往后,李中华来信说自己调到了新疆若羌县米兰农场工作,但寄信的频率逐步降低,,直到完全失去了李中华的消息。   于是、心焦下的邓光学在1961年报了警。民警在搜寻无果后只能无奈的将其定为失踪案,留下一份卷宗安静的躺在档案室。   得到消息后的巴中民警很快找到了李中华的女儿,并提取了DNA信息。与罗布泊中那具尸骸的DNA一对比,确定了这就是已经失踪了50多年的李中华。   现在唯一的疑问就是李中华为什么突然去了罗布泊?很多人会理所当然地猜测李中华是参与我国核弹研发迷失在罗布泊的,因为时间、地点都对得上号。但警察做事不能靠猜测,一切都需要证据。于是,警察沿着这一思路展开调查。   李中华包中的那份报纸是一张1960年发行的《洛阳日报》,那个年代的报纸发行地域性很强,最多就在发行地周围能买到,这似乎说明了李中华在那一年曾经去过洛阳。根据李家人的回忆,那一年也确实收到过李中华从洛阳寄过的钱。   调查组来到了洛阳后,找到了一位名叫李良玺的75岁老兵,他曾经参加过60年代的核实验。根据老兵回忆,他当年是从从洛阳日报社出发的,整个洛阳地区有好几支队伍前往新疆和青海。不过他们队伍中同去的200多人中,没有一人来自四川。倒是去青海的一支队伍中有不少四川人。   他的妻子还补充了一点,李中华携带的护目镜和手电筒和当时核试验用的那款很像。护目镜是进入罗布泊必备之物,在那个时候属于比较高端和专业的用品,普通人很难拥有。   随后到调查中,民警又走访了不少参加过核爆实验的人。但很遗憾,他们中并没有认识四川籍的。看来李中华跟洛阳并没有什么联系。无奈之下,民警只能另寻他途。   这样的话,唯一的线索就只剩下新疆若羌县米兰农场了,而罗布泊恰好就在若羌县境内。随即,民警又跑到米兰农场,希望能够在这里找到答案。   但因为时代过于久远,米兰农场的归属权又几经更迭,农场资料保存不完善,民警并没有从米兰农场获得想要的信息。   所有的线索和猜想都这里都断了,李中华究竟是怎么出现在罗布泊已经无从查起。在笔者看来,李中华是参加核爆实验工作人员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当初参加核爆实验的工作人员都是国家召集的,所有的个人都非常详细。一旦出现人员死亡或者失踪的情况,都会有记录。   在核爆实验已经解密多年的现在,如果李中华是其中的工作人员,他的家人早就被政府通知了,而不是查不出丝毫线索。真相,也许早已消散在罗布泊的滚滚黄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