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是真快!山西太原,清徐县政府门前广场花1305万建设仿真椰子树、雕塑等,被上级点名通报后,52棵仿真椰子树连夜拆除了。
建筑已经落成,大量的资金也随之投入。这本该是一个建设成果的展示,然而,现在却面临着拆除的命运。很多人对此不解,认为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毕竟,建设过程中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已经无法挽回,如果拆除,又要投入新的成本,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然而,这其中的缘由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此次建设因形式主义问题受到了通报,随后匆忙拆除的行为乍一看像是在“亡羊补牢”,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新的形式主义。但实际上,政府有着更为重要的出发点。政府工作需要树立规则,维护自身的公信力,这就如同对待自杀的犯罪嫌疑人。从表面上看,救治可能耗费大量资源,但从维护生命尊严、遵循法律精神和人道主义原则的角度出发,这种投入是必要的。
在建设问题上同样如此,政府不能对形式主义的建设行为听之任之。如果不拆除这些存在问题的建筑,就会向社会传递出一种错误的信号,让一些人误以为这种行为可以被容忍,从而产生效仿心理。因此,即便拆除需要花费数倍于建设的成本,从维护社会公序良俗、保障政府决策权威性的角度来看,也必须坚决执行,这是一种为了长远发展而做出的艰难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