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公元1390年,朱元璋要把77岁的李善长满门抄斩。李善长想最后一搏,拿出朱元璋给

公元1390年,朱元璋要把77岁的李善长满门抄斩。李善长想最后一搏,拿出朱元璋给他的免死金牌。 李善长曾是朱元璋左右臂膀,他们共同经历了帝国的风风雨雨,李善长的智谋多次帮助朱元璋化险为夷。然而,在权力的走廊中,旧日的功臣往往难逃被猜忌的命运。胡惟庸的谋反,虽然得到了朱元璋的严惩,却也为朱元璋提供了处理旧臣的借口。 事件的起因可以追溯到几年前,李善长为人推荐继任者时。朱元璋随后询问了刘伯温的意见,刘伯温的回答却是谨慎的:“胡惟庸确有才华,但权位过高恐非善事,望陛下慎重。” 几年后,胡惟庸的野心暴露无遗,朱元璋的疑心随之急剧膨胀,李善长作为其老师,难辞其咎。 在胡惟庸案爆发后,朱元璋下令锦衣卫严厉打压,李善长的名字也被卷入了其中。在最终的审讯中,锦衣卫从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口中得知更多的信息。 面对朱元璋,李存义哭诉道:“陛下,我虽有不轨之心,但李善长对此一无所知,他的清白可以天地为证。” 然而,这样的辩解并未能打动朱元璋。朱元璋的冷漠和怀疑已经将他的老臣判了死刑。 在绝望之际,李善长拿出了那块曾经代表着无上荣光的免死金牌,试图唤起朱元璋的怜悯。他颤抖地展示金牌,声音中带着哀求:“陛下,请看,这是您赐予的金牌,望您回想当年共同抗敌的情谊,饶我一命。” 朱元璋接过金牌,目光如冰:“李善长,你好好看看金牌上写的是什么?” 李善长拿出免死金牌的那一刻,整个朝堂的氛围都变得压抑起来。朱元璋的冷笑和冷漠的态度,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了一股寒气。 金牌的文字“除谋逆造反除外”,成了李善长最后希望的绝响。他曾是朱元璋左右手,共同策划与执行过多次战役,可是如今,这一切的功绩似乎都化为了泡影。 朱元璋的心已决。他对李善长说:“李善长,你曾是我的亲信,我对你的信任,你却以谋反来回报。你免死金牌上的文字,你竟然从未仔细看过。今日,你的一切都将终结。” 李善长在绝望中试图辩解,他说:“陛下,臣一生忠于大明,从未有过二心。今日之事,臣更是蒙在鼓里,若真有此事,臣愿接受天下最严厉的惩罚。” 但朱元璋的心思早已决定,他不再听取任何解释。李善长和他的家人被带下,等待的将是无法逃避的死刑。在他被押走的那一刻,李善长的眼中充满了无尽的悲哀与不甘,这位曾经的左丞相,如今却要面对如此凄惨的结局。 李善长的家人也卷入了这场无情的清洗中。他的儿子们,曾在朝中有着不俗的地位,但如今,他们也无法逃脱与父亲同样的命运。 锦衣卫将他们一一拘捕,整个家族在短短几日之内,从显赫一时变成了罪大恶极的家族。 此外,李善长的远亲和一些曾经的部属也被牵连其中。朱元璋在处理李善长的同时,也借此机会清理朝中的其他不稳定因素。 他命锦衣卫加紧审讯,丁斌在酷刑之下,供出了更多与李善长有关的人。朱元璋通过这种方式,希望能彻底肃清朝中的异己之声。 随着这场清洗的进行,朝中的气氛也变得更加紧张和恐惧。朱元璋通过李善长的案件,向所有大臣表示只要他认为可能对自己的权力构成威胁,都将被无情打击。 在此之后,朝中的大臣们更加小心翼翼,不敢有过多的表现,以免成为朱元璋清洗的下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