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河财经】昨天有网友问,央行放水,但企业和家庭就是不借钱、不花钱,不少家庭甚至还提前还款,该如何破解? 办法有的是,私人部门不愿意借钱和花钱,就由政府来借,政府来替大家花钱。于是,我们看到去年第四季度增发1万亿国债专项用于“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之后,今年又开始发行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两重”项目。请看清楚,说的是“先发行1万亿”,意味后续还会有,管够。 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的中央政府债务占比低,还有很大的加杠杆空间。现在市场也不缺钱,缺资产,大量发行国债正好缓解“资产荒”。企业和家庭不贷款,社融上不去,商业银行就去买国债,相当于把钱贷给国家,社融规模就上去了。企业和家庭不愿意花钱,国家就替你们花。 钱花在什么地方?去年的一万亿说的是灾后重建,今年的一万亿说的是“两重项目”,其实这些都是不要,重要的是钱都分到各地方政府去了。地方政府上报了很多项目来申请国债资金,即便没有这些国债支持,这些项目也是要上马的,用地方债的资金来投,所以发行特别国债背后还有一层含义就是置换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既拉动了经济,又化解了地方债务风险,一举两得。 增发国债,做大国债存量的规模,还对人民币发行机制具有重大意义。前一阵讨论激烈的央行购债,其实条件是不够成熟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债存量规模不够。国债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央行一旦下场购债,对国债市场的扰动太大。从外汇占款模式发行人民币,最终过渡到购买国债的模式发行人民币,前提条件就是国债市场规模足够大。现在市场不缺钱,居民购债的热情又高,政府还急缺资金通过投资拉动经济……正是发增发国债的大好时机。 既然这么多好处,为什么不早点做?那是因为央行担心过度举债诱发通货膨胀。不要整天抱着“就是不花钱,看你把我怎么办”的得意心态,把央妈的善良当软弱。你不愿意花钱,排队购买国债,或者存在银行,银行去买国债,最终都是政府替你花钱,短期内你赚到了国债利息,但长期来看,占便宜的肯定不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