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有人说石达开是个硬汉,受刑的时候一声都没吭,现实是他想叫,但根本叫不出来! 18

有人说石达开是个硬汉,受刑的时候一声都没吭,现实是他想叫,但根本叫不出来! 1863年石达开带着他的太平军一路跋山涉水,准备在四川搞个根据地,跟远在南京的天京互相照应,也好有个退路。 本来计划得好好的,结果老天爷偏偏不给面子,一场暴雨下来大渡河水位暴涨。太平军一下子就被困在河边了,进也进不去退也退不了。 更要命的是粮草也快吃完了,几千号人每天张嘴吃饭,那点存粮哪够? 士兵们饿得脸色蜡黄,眼看着就要撑不下去了。 石达开想着总不能看着兄弟们都饿死在这儿,他只能咬咬牙,做了投降的决定。 他派人去找清军将领骆秉章谈判,说愿意投降,但条件是得保证所有兄弟的安全。骆秉章觉得这是个大功劳,立马就答应了。 可谁知道这清廷的承诺就跟纸糊的窗户似的一捅就破,石达开前脚刚投降,后脚清军就翻脸不认人,把驻扎在大树堡的两千多太平军全给杀了。 石达开得多憋屈?用自己的命换兄弟们的命,结果兄弟们还是死了,这上哪儿说理去? 他感觉自己被骗了被耍了。 石达开被押到成都受审,估计清廷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羞辱他一番。 石达开可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面对审判官的指控他一点都不怕,反而把清朝的腐败无能骂了个狗血淋头。 那些审判官平时作威作福惯了,哪见过这阵势,一个个都被怼得没话说了,最后只能草草结案。 最后清廷判了石达开凌迟之刑。 凌迟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之一,俗称“千刀万剐”。 据说行刑那天成都城里的人都跑出来看热闹,街道上挤得水泄不通。 民间传说石达开受刑的时候一声都没吭,都夸他意志力坚强是个硬汉。 但实际情况是他不是不想吭,而是根本吭不了。 刽子手在行刑前,早就把木核桃塞他嘴里了,嘴巴都被堵住了,哪还能发出声音?所以他所谓的“一声不吭”,其实是被迫的。 这所谓的“英雄气概”,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表演,让这场悲剧更添了一份无奈和讽刺。 石达开这样大义、能吃苦和他少年时的经历也有关系。 石达开不是那种从小吃苦长大的孩子,相反他小时候家境还是很殷实的,可惜他爹走得早,家里管事儿赚钱的人没了,这日子一下子就变得紧巴巴的了。 十四岁那一年,石达开就得扛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了。 他开始下地干活,还做点小买卖补贴家用。 风吹日晒不说,还得跟各种人打交道看人脸色,对于一个十多岁的小孩来说确实挺辛苦的。 不过也正是这段经历,磨炼了他的意志,让他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稳重。 当时清朝腐败不堪,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各地起义不断。 石达开亲身经历了生活的艰辛,对清政府的腐败更是深恶痛绝。 所以当洪秀全、冯云山这些热血青年找到他,说要推翻清廷建立一个新世界的时候,石达开二话不说立马就加入了。 那时候石达开只有十六岁,能有这样的魄力也是了不得。 加入太平天国后,石达开在战场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军事天赋。 他每次打仗都冲锋在前,他不仅勇猛还很有谋略,打仗总能出奇制胜。 太平军在他的带领下,西渡湘江、攻占岳州、拿下武汉这些战役都打得特别漂亮。 这个时候他也不过才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很快他就成了太平天国的核心人物,被封为“翼王”,相当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太平天国好不容易打下南京改名天京定都了,本以为可以歇口气,结果内部矛盾显露出来了。 洪秀全开始沉迷享乐,找来了后宫佳丽三千,过起了皇帝那样的日子。 东王杨秀清专横跋扈,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这两个人三天两头地闹矛盾,搞得天京城乌烟瘴气的。 石达开看着这乱象非常痛心,他觉得这太平天国辛辛苦苦打下来,可不是为了让这些人享乐的。 他劝谏过洪秀全很多次,希望他能以大局为重,可洪秀全压根儿就听不进去。 后来矛盾彻底激化,爆发了“天京事变”。 杨秀清被杀了石达开也受到牵连,他只好带着自己的人马离开了天京。 离开天京后,石达开带着部队转战各地,想寻找新的出路东山再起。 他先去了江西又去了浙江,还一度打到湖南,准备攻打长沙,直捣曾国藩的老巢。可湘军也不是吃素的,石达开最终还是败下阵来,损失了不少兵将。 一个在军事上这么有造诣的天才,怎么能接受接连的失败。 最后他决定西进四川,希望在那里建立新的根据地。 带着大军长途跋涉,粮草供应就是个大问题,更别说还要面对清军的围追堵截。 最终石达开的大军来到了大渡河。 一场洪水导致的粮食短缺,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他被俘后太平天国也走向了灭亡。 一个曾经辉煌的时代,就这样落下了帷幕。 石达开从一个富家公子成长为一代名将,最终以悲剧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