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成为“中国第二位女皇帝” 宋朝最利害的女人 中华第一位摄政太后刘娥 原题 慈禧是她的“粉丝”,揭秘宋朝武则天——刘娥的传奇人生 玛雅通鉴 刘娥(968年-1033年),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太后。她才华超群,通晓古今书史,熟知政事,虽得宠多年,始终不能有子嗣。太子赵桢即位后,刘娥被封为皇太后,朝中事务由刘娥处理。 刘娥是个穷人家的孩子,自幼就学习了一门以打鼓为生的手艺,并且擅长说鼓儿的词。十三四岁时,庞家人将她许配给了一个叫龚美的小银匠,龚美便将她接去了开封,在京城中谋生。 赵恒当时未婚配,听闻蜀女才华横溢,就派人暗中寻找。龚美知道了襄王要选妃子,便把刘娥送到了王府。十五岁的刘娥与赵恒初会,进襄王府。 刘娥天生丽质,聪慧过人,又和赵恒年貌相仿,很快他们就如胶似漆。然而赵恒的乳母秦国夫人看不起刘娥的出身,劝说赵恒赶走刘娥,但没有成功,于是将此事禀告宋太宗。 刘娥(970年—1033年),益州华阳(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原名刘银匠、北宋章献明肃皇后、宋真宗赵恒第三任皇后、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人、也是中华史上第一个摄政太后。 太宗一怒之下,下了一道圣旨,将刘娥逐出京。又给赵恒安排了一门亲事,此时赵恒被封为韩王,新娘为忠武军节度潘美的八女儿,十六岁的潘氏受封为莒国夫人。 然而,赵恒虽迫于皇命把刘娥送出王府,却不愿离开刘娥,暗中将刘娥暗中安置在张耆的家中,并时常与他相会。就这样,他们偷偷摸摸过了十五年。 宋太宗至道三年,五十九岁的宋太宗驾崩,传位给太子赵恒。赵恒登基为帝,再也不用与刘娥偷偷来往了。赵恒当初奉旨迎娶潘氏为妻,只得六年,年仅二十二,未得子嗣,不幸夭折。 赵恒即位后,始终没有忘情于刘娥,很快把刘娥接入宫里。封刘娥为四品美人,这时候的刘娥,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和真宗在一起了。 虽然她已经36岁,可是她聪慧温柔,一直获得真宗的专宠,很快晋封为一品德妃,直到四十四岁时,刘娥终于成为大宋王朝的皇后。 身为皇后的刘娥,却不像其他妃嫔只知争宠。她才华超群,通晓古今书史,熟知政事,辅助真宗处理政事。 刘太后的‘仪天冠’,电视剧《清平乐》 北宋明道二年(1033),着祎衣、头戴九龙花钗冠的刘太后乘玉辂谒太庙,后更换衮衣、着仪天冠行首献之礼,这是“男人才能穿戴的服饰”,皇太妃为亚献,皇后为终献。至此,刘太后不仅心愿得偿,衮衣也短暂地取代袆衣,成为她专属的最高礼服,同年,太后不愈,临终前数扯所着礼服。仁宗帝与臣下了然,为之更换皇后袆衣,看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还是做出了和武则天一样的选择。 可惜的是,刘娥和真宗未能得子,于是想出“借腹生子”的方法。1010年四月十四日,刘娥的贴身丫鬟李氏生一子,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 真宗死后,仁宗年幼,刘娥掌权。仁宗长大后,刘娥虽不愿还政于仁宗,却并未想过自立。 程琳献《武后临朝图》,被刘娥扔在了地上:“我绝不会做这样的事!”刘娥这番话一出,所有大臣都松了一口气,就连仁宗也是感恩戴德,对她更加恭敬。 公元1033年三月,刘娥病重,仁宗四处征召名医,但都没能保住刘娥的性命,刘娥病逝于宝慈殿,享年六十五岁。#赵宋皇朝##女政治家刘娥##中华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