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拿不到实权的原因: 一、光绪帝太年轻。 他不应该完全让慈禧去颐和园养老。
光绪帝拿不到实权的原因:
一、光绪帝太年轻。
他不应该完全让慈禧去颐和园养老。应该继续申请垂帘听政(至少装都的装成那样),你看看嘉庆是怎么对乾隆这个太上皇的。但是慈禧为了君臣名分考虑,依然会选择退去颐和园,此时光绪只要依然承诺继续在重大事情上多向慈禧请教,分割一半权力给慈禧,这个两个人就能完全站在同一个利益方。
二、光绪帝太急于求成。
他不应该急于因为亲政去证明自己,而选择贸然迎战。当时甲午战争发生时,日本国力其实是不占优势的,因为打仗的背后就是拼经济。日本经济是不占优势的,他唯一的优势就是准备充分,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其实就是赌博。赌赢了翻身,输了继续做穷鬼。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所以她们的战略是速战速决,拖得越久,日本当时的资源是无法消耗的起的。加之中国当时船只老旧,弹药不足,设配没有跟新,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准备。光绪就没看到这一层,洋务派那些官员看到了,所以李鸿章才提出避战保船。光绪仗着自己吨位是亚洲第一舰队的威风,非要急于开战,而自己并没有在后勤上做好准备,过于轻敌。日本当时是战略性的战争,中国没有考虑到这么高一层,而且失败了光绪直接就投了。要么就别轻易开打,那既然打了就应该继续打啊,中国的战略纵深你以为开玩笑的?用空间换取时间,日本长途远征,必然得拖死。结果光绪不想离开北京,不想跑,也不想让各路勤王,非要李鸿章快点签订投降,李鸿章电报不是说可以继续打得么?日本当时截获了电报也是震惊了,因为日本真不敢继续打。当然,慈禧这里也怂了,没有去选择继续打仗,但是光绪是真怂,慈禧则是因为私心不想影响自己大寿。
三、光绪帝没有认清现实。
他没有去拉拢洋务派的汉族大佬,反而重用年轻书生。湘军集团,淮军各部,没有一个被光绪拉拢。反而重用什么康党。这是最严重的失误,最搞笑的是,光绪要被废的时候,还是地方这些汉族大佬联名给报下来的,刘坤一当时就代表东南地主上书给慈禧,说了句名言,君臣名分已定,中外之口难防。这种忠臣不用,用康党?谁对光绪好,谁对光绪有用,光绪自己却不知道。还一直迷信那些年轻书生的忽悠。而光绪呢,甲午失败第一责任人就罢免李鸿章,恨不得把所有的罪名都让李鸿章担着,慈禧就从不会因为一场战争失败去否定一个人,比如曾国藩当时被太平军打败好多次,恨不得跳水自杀,慈禧依然放心的让湘军继续打仗。光绪仅仅因为一次败仗就处分所有人。逃跑的那几个陆军的将领又不去斩头。除了表扬个邓世昌等人,其他的把北洋水师的一些自杀殉国的将领一个个拉出来鞭尸,寒了多少前方战死家属的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