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的儿子中考时,白岩松就对他说:“你要是考上北京最好的高中,我就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名,我就和你断绝父子关系。” 回想起自己的求学经历,白岩松不禁感叹。小时候的他可是个不折不扣的"调皮蛋",上课开小差、逃学打闹是家常便饭。他回忆道:"那时候我可没少让老师和父母操心。" 直到高三,白岩松才如梦初醒,开始努力学习。虽然最终考上了大学,但他深知这种临阵磨枪的方式并不可取。 大学期间,白岩松选择了新闻专业。他对新闻事业充满热情,经常泡在图书馆阅读各类报刊杂志,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毕业后,他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广播电台工作。正是在电台,他邂逅了自己的另一半朱宏钧。两人志同道合,很快坠入爱河并步入婚姻殿堂。 成为父亲后,白岩松开始思考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他不希望儿子重蹈自己的覆辙,但也不想给孩子太大压力。于是,他采取了一种松弛有度的教育方式。 白岩松特别重视培养儿子的兴趣爱好。他鼓励孩子多读课外书,拓宽视野。家里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从文学名著到科普读物应有尽有。白岩松常说:"一个人的成长不应该局限于课本,更重要的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学习成绩方面,白岩松并不过分关注。他更在意的是儿子是否快乐、是否在学习中获得成长。 有一次,儿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有些沮丧。白岩松没有责备,而是和儿子一起分析原因,鼓励他总结经验教训。他对儿子说:"成绩只是一时的,重要的是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随着儿子进入青春期,白岩松给予了他更多自由。他明白,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独立空间,过分干涉反而会适得其反。 但他也不忘教导儿子要守住底线,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白岩松常对儿子说:"自由不是放纵,而是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做自己。" 白岩松对儿子的期望很简单:做自己喜欢的事,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他不希望儿子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而委屈自己。在一次访谈中,白岩松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这种教育理念在白岩松的言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有一次,儿子对摄影产生了兴趣。白岩松二话不说,买了一台相机送给儿子,还陪他一起学习摄影技巧。他说:"看到孩子对某件事充满热情,那种眼神是最珍贵的。" 白岩松的教育方式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他太过放任,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对此,白岩松回应道:"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方法。我只是选择了我认为最适合我们家庭的方式。" 事实上,白岩松的教育理念与当今社会的一些趋势不谋而合。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过分强调分数和排名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相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才能真正激发潜能。 白岩松的教育方式也得到了一些名人的认同。著名作家余秋雨曾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而不是灌输。白岩松先生的做法很值得借鉴。"著名教育家于漪也表示:"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比单纯追求高分更重要。" 当然,白岩松的教育方式并非放任不管。他在给予儿子自由的同时,也注重言传身教。作为一名知名主持人,白岩松经常带儿子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让他亲身体验不同的人生百态。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儿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 随着儿子慢慢长大,白岩松欣喜地发现,这种教育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儿子不仅学习成绩稳定,还培养了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更重要的是,他保持了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形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白岩松常说:"教育不是塑造,而是引导。"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帮助儿子找到人生的方向。那句看似玩笑的话"考第一就断绝父子关系",实际上反映了他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考试机器",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白岩松的教育理念无疑给许多家长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也许,放下对分数的执着,给予孩子更多信任和自由,才能让他们真正成长为独立自主、充满创造力的个体。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