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问董明珠:“你身价过百亿,为何与亲哥哥20年不来往?”董明珠:“我跟他说,如果从我这里拿货,那就不要来往。”董明珠说到做到!结果哥哥把她移出家谱,20年两兄妹拒绝来往。 故事要从1995年说起。那时的董明珠已经在格力电器工作多年,从一名普通销售员一步步爬到了销售经理的位置。她的能力得到了公司高层的认可,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就在这时,她的哥哥找上门来。 "妹妹,你在格力混得不错啊!"哥哥笑呵呵地说,"能不能帮哥哥一个忙,从公司拿些货给我,我找到了几个大客户,保证能卖个好价钱。" 董明珠听到这话,脸色瞬间变得严肃。她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哥,我知道你是为了生意,但是公司有规定,所有的销售渠道都必须经过正规程序。我不能因为你是我哥哥就破例。" 哥哥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你这是什么意思?连自家人都不帮?" 董明珠坚定地回答:"不是不帮,而是不能破坏公司的规章制度。如果你想做格力的经销商,可以按照正常程序申请。但如果你想从我这里拿货,那我们就不要来往了。" 这番话无疑是一记重锤,砸在了兄妹俩的关系上。哥哥愤怒地离开了,从此两人再无联系。甚至在家族的族谱中,董明珠的名字也被移除。 20年间,董明珠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坚持,一步步爬到了格力电器董事长的位置。她的管理风格以严厉著称,被员工们亲切地称为"董小姐"。在她的带领下,格力电器从一家地方小厂发展成为了世界500强企业。 然而,成功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董明珠常常工作到深夜,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她的办公室里总是亮着灯,成为了格力园区的一道风景。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员工鼓起勇气问她:"董事长,您为什么这么拼命工作?您已经很成功了。" 董明珠微笑着回答:"因为我热爱这份工作,更因为我肩负着2000名员工的责任。我必须保证公司健康发展,这样才能让大家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 在董明珠的管理下,格力电器采取了一些独特的经营策略。比如,她取消了明星代言,自己亲自出镜拍摄广告。这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广告费用,更展现了公司领导人的自信和担当。 有一次,广告团队提议请一位当红明星代言,认为这样可以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董明珠却摇了摇头:"我们不需要明星,我们的产品就是最好的代言。"她走到摄像机前,自信地说:"我是董明珠,我为格力代言。" 这个简单而有力的广告语很快传遍全国,成为了格力品牌的一个重要标志。更重要的是,节省下来的广告费用被董明珠用于改善员工福利。她启动了一项员工分房计划,让许多员工实现了拥有自己住房的梦想。 一位受益的员工激动地说:"董事长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个家。我们都为能在格力工作感到自豪。" 然而,董明珠的严格管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她太过严厉,对员工要求过高。但在董明珠看来,严格的制度和高标准的要求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她曾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我们必须保持危机感,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尽管管理风格严厉,董明珠却也非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的归属感。她经常参加员工活动,了解基层员工的想法和需求。在她的推动下,格力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晋升机制,让每一个员工都能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 2015年,一个意外的电话打破了董明珠平静的生活。她的哥哥生病住院了。尽管20年没有联系,血浓于水的亲情还是让董明珠放下了过去的芥蒂,第一时间赶到了医院。 当她推开病房门的那一刻,时间仿佛回到了20年前。躺在病床上的哥哥已经白发苍苍,但眼神中依然能看到当年的影子。 "妹妹,你来了。"哥哥虚弱地说。 董明珠握住哥哥的手,眼中含着泪水:"哥,我来了。" 就这样,20年的隔阂在这一刻化解。董明珠安排了最好的医疗团队为哥哥治疗,亲自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哥哥的病情逐渐好转。 出院那天,哥哥拉着董明珠的手说:"妹妹,这些年是我不对。你坚持原则是对的,如果当初我听了你的话,也许我们就不会失去这20年的时光。" 董明珠微笑着说:"哥,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又在一起了。" 这段经历让董明珠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她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企业管理和亲情有时是冲突的,但我们必须坚持原则。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健康发展,员工才能真正受益。" 如今的董明珠,依然保持着她的"铁娘子"作风。她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亲自处理公司大小事务。但在严厉的外表下,却藏着一颗柔软的心。她不仅关心员工的工作,更关心他们的生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