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奶奶拿走孩子外婆买的吊坠,换个大的自己戴上了,女子索要时,奶奶却说等她死了还给孩子,女子怒了:“孩子戴了好几年了,而且我跟你儿子离婚了。”奶奶不愿归还,女子报警了! 2023年5月的一个周末,湖北洪湖市的张婷正在为女儿小雨整理衣物。 当她翻找到一条精致的项链盒时,突然发现里面空空如也。 张婷记得,这条镶嵌着小巧玉石的吊坠是小雨外婆在她三岁生日时送的礼物,小雨一直十分珍惜。 “小雨,你的玉石吊坠呢?”张婷问道。 小雨歪着头想了想,回答说:“上个月去奶奶家的时候,奶奶说要帮我保管,就拿走了。” 张婷心里一沉,她和前夫李政已经离婚两年了,虽然小雨偶尔会去前婆婆家,但她们之间的关系一直很紧张。 张婷立即拨通了前婆婆王阿姨的电话。 “喂,王阿姨,小雨的玉石吊坠在您那儿吗?我想拿回来。”张婷尽量保持礼貌地问道。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王阿姨慢悠悠地说:“哦,那个啊。我觉得太小了,就拿去重新做了一个大的。现在我戴着呢,挺好看的。” 张婷愣住了,难以置信地问:“您是说,您把小雨的吊坠融了,重新做了一个给自己戴?” “是啊,反正小孩子戴那么小的也不安全。等我百年之后,再还给小雨。”王阿姨理所当然地回答。 张婷感到一阵怒火上涌:“王阿姨,那是小雨外婆送的礼物,她戴了好几年了。而且,我已经和您儿子离婚了,您没有权利擅自处置小雨的东西!” 王阿姨的语气也变得强硬起来:“怎么没权利?小雨是我孙女,我还不能给她保管东西了?再说了,你们离婚后,小雨跟我们家的关系又没断。” 争执越来越激烈,双方都不肯退让。 最终,张婷忍无可忍,决定报警处理。 当天下午,张婷和王阿姨在洪湖市公安局对簿公堂。 民警耐心地听取了双方的陈述,试图调解这起家庭纠纷。 张婷情绪激动地说:“那条吊坠是我女儿的私人物品,王阿姨没有权利擅自处置。这不仅侵犯了我女儿的财产权,还伤害了我们的感情。” 王阿姨则辩解道:“我也是为了小雨好。那么小的吊坠容易丢,我做大一点更安全。再说了,我又不是不还,等我百年之后自然会还给小雨。” 民警试图劝解:“王阿姨,虽然您是出于好意,但是未经主人同意就处置他人财物确实不妥。建议您尽快归还或赔偿。” 然而,王阿姨依旧固执己见:“我不同意。这是我们家的家务事,警察同志你们管不着。” 眼看调解无果,张婷决定走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她咨询了律师,得知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占有、使用、处分他人的财产,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与此同时,这起家庭纠纷在当地传开,引发了热议。 有人支持张婷维护自己和孩子的权益,也有人认为为这种小事报警有些小题大做。 李政得知此事后,也陷入了两难境地。 他一方面理解前妻的愤怒,另一方面又不忍心看到母亲受到指责。 他试图从中调解,但收效甚微。 这起纠纷引发了人们对家庭关系和个人财产权的思考。 有人认为,在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家庭和谐; 也有人指出,即使是家人之间,也应该尊重彼此的财产权。 最终,在多方努力下,这起纠纷得到了和解。 王阿姨同意赔偿一笔金额给小雨,用于购买新的吊坠。 张婷也表示,会让小雨继续与奶奶保持联系。 这个结果虽然不能说完美,但至少平息了双方的争执。 这起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家庭关系中,沟通和理解比固执己见更为重要。 同时,我们也需要提高法律意识,尊重他人的财产权。 只有这样,才能在维护个人权益和家庭和谐之间找到平衡点。 来源:映象网2024年11月3日关于《女子离婚后奶奶拿走宝宝的金吊坠 融成项链自己戴》的报道 文中姓名皆为化名。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和“点赞”,方便您下次看到更加精彩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感谢支持。#妙笔生花创作挑战##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