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建议栈桥恢复原有的“躺椅”设置 确实是这样:几乎是近一两年之间,青岛栈桥数次冲上假日旅游的热搜,成为青岛的天之骄子。有人说它是青岛的第一人文地标,我觉得一点也不过分! 可是,作为青岛人,我对栈桥的熟悉就很深了。比如,在我小时候,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栈桥的整个桥面两侧,就有很多铸铁木制观景长条椅。青岛俗语,都叫它“躺椅”。 可是,由于近几十年栈桥的多次维修、改造,修建者便稀里糊涂地将它们给取消了。有一次,我去过问此事。一个乡下包工头竟然说:“要些椅子干什么?多余。弄脏了,还得有人收拾。” 好么,他还来理由了! 其实,这位乡下老哥哪里知道,在长长的栈桥上设置座椅,这本身就是老栈桥上的一道风景! 他可能也不知道,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时尚画报上,栈桥上的露天座椅,曾被称之为城市文明的象征!这是青岛栈桥的一大浏览、休闲功能。 可是,用老青岛人的话说,栈桥是越修越土,原先还有的铁道掀了不说,竟然连座椅也取消了。 有人还说这是“国保单位”。那我就要问了,“国保单位”你就这么修,是谁给你的权力?! 还是我的一位老摄影家朋友说得好:“如今的栈桥已经不出片子了。要么,是人山人海;要么,就是光板儿一条路。内涵没了,人在栈桥上的观景姿态没了。” 事实确实如此。那种八十年代初,或者是六七十年代,外地人坐在栈桥的“躺椅”上照像的情景,早已烟消云散了,成历史了! 悲夫!亏你还叫“栈桥”,亏你还这么有名!亏你还是“国保单位”,亏你还在青岛人的手中! 难道青岛人就不能恢复栈桥的“观景座椅”吗?恢复这一栈桥功能,还要花很多钱吗?青岛的企业家,或者是有钱人,都上哪里去了? 可有一样,千万别恢复成“广告座椅”,成为栈桥上的一大败笔!让青岛人心里永远添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