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一个常看的旅游博主谈“人才流失”问题,他提到了其实不是“流失”,而是“过剩”,那些出国不回的人有这个自辩理由是可以倾听的,但是我也理解国内一部分舆论为什么要说“人才流失”,因为国内这批人更基于“真实”。
实际上 ,除了极其少的一点人,绝大多数能考上学科评估C+以上的理工类大学的人的智力,差距不大,但是咱们国家的教育经费几乎都掌握在教育部直属大学手里面,这导致那些侥幸考上了教育部直属大学的人,比自己智力层次一样的,但是没考上这些直属大学的同龄人,享受了严重过度的教育资源,而那些人甚至有些入读了完全可以因为经费过低,而被认为无法正常成长的大学的,因为后天条件对人的成才的影响大。
现在这批教育部直属大学的人(往往英语语文更好些),出国留学且留学不回的比例较大,这批人自己知道不比留在国内念书与就业的同学们更聪明,所以可能会觉得自己讲的“人才过剩所以不想回来”合理。
但是那些纳税人,则基于自己出的教育经费主要划给了他们,而认为是“人才严重流失”,都有自己的出发点,显然后者更基于现实一点。
解决方案,是降低教育部直属高校在经费上的显著优势,经费公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