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浙江一男子到修车店充气,充完气,老板说:“兄弟,充气五元。”男子一听,瞬间石化!他瞪大眼睛,张着嘴巴,仿佛在说:“啥?这不是开玩笑吧?”他心想:“我这些年走南闯北,加油站都是免费充气的,你这修车店咋还玩起收费来了?” 话说在一个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上午,一位名叫阿强的大哥开着他的“宝马”(其实就是辆小车啦)来到了镇上的修车店。 阿强一脸淡定,跟老板说:“老板,给我这轮胎充充气,它有点饿了!” 老板拿起气管子,对着轮胎就是一顿“狂轰滥炸”。眨眼功夫,轮胎就吃得饱饱的,精神焕发!阿强一看,心里那叫一个美,正准备潇洒地转身离去。 结果呢,老板突然冒出一句:“兄弟,充气五元。” 阿强一听,瞬间石化!他瞪大眼睛,张着嘴巴,仿佛在说:“啥?充气还要钱?这不是开玩笑吧?” 他心想:“我这些年走南闯北,加油站都是免费充气的,你这修车店咋还玩起收费来了?” 阿强开始跟老板上演了一场“唇枪舌剑”的大战。 他一会儿说:“老板,你这不是坑人吗?我下次不来了!”一会儿又说:“五元钱?你还不如去抢呢!” 老板呢,也是哭笑不得。他心想:“这哥们儿是不是脑子进水了?五元钱至于吗?” 老板说:“我这五元是明码标价,并不是针对你一个人收的!” 两人争得面红耳赤,修车店门口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这时,过路的行人路过此地,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停下来看热闹。 阿强一看有人围观,更加来劲了。他开始摆出一副“你今天不给我个说法,我就不走了”的架势。 老板呢,也是无奈了。他不断地给阿强解释:“兄弟啊,咱这是修车店,不是加油站。充气是收费的,五元不多不少。” 事情很快传到了网上,有网友说:“这俩哥们儿可真执着,五元钱都能吵成这样!” 也有网友说,虽然知道充气一般都都不会收钱,但是每次都问老板多少钱,人家如果说不用了,就说声谢谢,如果要的话,就转给人家。几块钱而已,何必这样,人家又没有这个义务。 还有网友说,不抽烟,车里会放一包。打气的时候先给老板和师傅发一根,走的时候还会问句“多少钱”,老板要,咱们就给。老板不要,咱们就说句谢谢。。。久而久之,车里那包烟就受潮了! 写在最后: 阿强显然习惯了加油站提供的免费充气服务,因此对修车店的收费感到惊讶和不满。 这种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消费者对服务费用的敏感性和对“免费”服务的依赖心理。 而老板则坚持自己的收费标准,认为提供服务理应得到相应的报酬,这体现了商家对服务价值的认可和维护。 这件事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尊重商家的服务价值,同时也要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在享受服务前,最好能够明确服务内容和费用,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争执。 此外,这起事件也引发了我对于社会习惯的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也在不断变化。一些曾经被视为“免费”的服务可能逐渐转变为收费项目,而消费者则需要适应这种变化,学会在享受服务的同时承担相应的费用。#上热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