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地处广州产陶名乡瑶溪伴的广州市97中晓园学校开设“广州学校劳动课陶艺特色课程”《

地处广州产陶名乡瑶溪伴的广州市97中晓园学校开设“广州学校劳动课陶艺特色课程”《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 2024年10月29日 版次A12  广州“一校三案”全面落实劳动课程各区各校劳动课程建设有“高招”选段    创建体系,打造品牌,是劳动课程建设的重要导向。广州市教育局全面落实劳动课程,以学校、科组、教师的“一校三案”为抓手,推动学校建设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课程体系,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劳动教育品牌。  广州劳动教育如何迈上新台阶?广州各校有何智慧可以贡献?近期,广州市教育局举办了2024年广州市义务教育学校劳动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审活动。10月24日,活动在广州市九十七中晓园学校举行了劳动课程建设优秀成果现场推进会,现场通过颁奖活动、成果展示、经验分享、专家点评等,丰富展示了广州市劳动课程建设的丰硕成果及发展新视角。本次活动由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承办,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广州市九十七中晓园学校协办。 推进会现场  以赛促建,各区各校劳动课程建设有“高招”  据了解,全市近70所中小学校参与了2024年广州市义务教育学校劳动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审活动,最终43所学校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在24日的成果推进会上,共有四所学校受邀上台,展示自身劳动课程“一校三案”建设成果与经验。  会上,海珠区教育局和番禺区教育局介绍了在区域层面推进建设学校、科组、教师“一校三案”课程体系的做法,指导学校制定校本化劳动课程方案、科组制定年级劳动课程实施计划、教师根据学校和科组的方案研制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强调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培训、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颁奖活动  “广州劳动教育经过一路学习探索,从不知为何、不知何为,现如今已硕果累累。”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黄秀军参与了本次活动的参评工作,他惊喜地发现,不少学校已经形成了包括必修、劳动周、校外劳动实践在内的完整劳动课程体系,并建有周详的课程图谱以及可执行的年级课程计划;在教学法和品牌课程探索与建设方面,多校已形成了独特而成熟的范式。在他眼中,此次评审活动不仅是对各校阶段性成果的一次检阅,更是为广州劳动教育的未来发展积累宝贵经验、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契机。  当天,与会人员还观摩了广州市九十七中晓园学校的特色陶艺课程,从陶艺工作坊、到陶艺展厅、到楼梯一角、校道,校园里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陶艺的元素。校长陈红燕表示,学校结合“以陶养情,以美育人”的办学思路,践行“炼土为陶,育人成器”的办学理念,以陶艺作为特色课程的同时,积极开展各项劳动教育课程,打造五育融合生态劳动课程体系。 陶艺课程体验    瑶溪原为村名,位于海珠区西北部,现称“瑶头”係“广州河南”最早手工业区,这里自宋代开村就以生产制造陶器而闻名,当时广州各地建房的砖瓦多产于此!附近河涌也被带动成为建材销售集散地,清代时这里沿河工商业繁荣,店铺林立。据记载,虽然后来砖瓦窑生产逐渐荒废,但最后一座瓦窑位于村头,直到1969年才被拆毁,故如今俚度仍沿用窑谐音“瑶头”嘅地名。瑶,释义为美玉,比喻美好、珍贵,光明洁白,确係地如其义,故历来多出名人雅士!    机缘巧合下,广州河南宋朝产陶名乡瑶溪的古老技艺“陶瓷制作”在瑶溪乡伴的广州市九十七中晓园学校(原晓园中学)“继续发扬传承”。#广州海珠瑶头村##广州海珠区历史文化##广州学校特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