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子不慎将手机落在网约车上,在与司机沟通后,承诺将手机送来后,会支付600元的酬谢。可当司机耽误时间把手机送到女子手上后,女子却当面拒绝支付酬劳,司机:“你怎么能骗人呢?”女子:“我不这样说,你会把手机送回吗?这是我的手机,你向我要钱就是敲诈!” 10月26日,一段视频在网上的发布,让一个原本再普通不过的归还遗失物的事件,演变成了一场因诚信而起的纠纷 事件的起源并不复杂,一位网约车司机赵师傅在完成一单后,发现后座上静静地躺着一部手机,这是当日的一位女乘客遗落的。 当赵师傅看见手机时,并未多想,他当下的反应是,既然失主不小心将物品落下,他便有责任尽快物归原主,赵师傅并未急着拿起手机,而是继续自己的日常工作,一边等待着失主可能会打来电话的那一刻。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手机响起,正是那位失主刘女士来电询问是否遗落了手机。 在了解情况后,刘女士表达了希望赵师傅能将手机送到她所在的地方,此时,两人之间的距离已有几十公里,而在上海的繁忙道路上,这段路程意味着几个小时的驾驶。 赵师傅一开始是有些犹豫的,但刘女士很快承诺,如果他能够送还手机,她会支付600元的酬谢,来表达她的感谢。 赵师傅最终接受了这个提议,尽管他知道这将耽误他的时间,但他出于对承诺的信任,加上对“助人为乐”的一丝满足,决定冒着繁忙的交通将手机送还。 三小时后,赵师傅终于在约定地点见到了刘女士,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当他将手机交还时,刘女士却拒绝了酬谢,甚至暗示赵师傅是在“故意扣留”手机,企图借机索要报酬。 赵师傅一下子懵了,明明是出于善意帮忙,却在物归原主的时刻遭遇这样冷淡的对待,他从一开始就并非为了酬谢才决定归还手机,而是为了帮助失主完成一件他认为值得的事情。 刘女士不仅没有兑现酬谢的承诺,反而在被归还的那一刻,表现出一种冷漠的态度,试图否认自己的先前约定,这一反复无常的态度让赵师傅倍感愤懑。在他的认知中,诚信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准则。 她曾主动提出的酬谢,甚至具体到金额600元,这在他心中应是一种具有约束力的承诺,特别是当他为此付出时间与精力去履行时,他回想起先前的每一刻,感到一种被辜负的失落。 争执难以平息,双方最终决定报警来处理这件纠纷,警察到场后,询问了两人的情况,在确认了手机确实属于刘女士之后,警察试图在双方之间调解。 警方指出,根据法律规定,拾得他人物品并返还失主是一项义务,但同时,若拾得人因归还过程产生合理支出,失主应提供适当补偿,这种补偿不应过高,但也应符合情理。 刘女士先前所承诺的600元,在法律角度上,确实是一项有效的承诺,特别是在她主动要求赵师傅前来归还手机的情况下。 可现实中的纠纷并非总能轻易解决。在警察的协调下,刘女士勉强支付了300元作为酬谢,这一数额仅是她先前承诺的一半。 赵师傅尽管心有不甘,但也选择接受,因为他深知继续争执下去不仅耗时耗力,还可能让这件原本无心的善举成为生活中的一场阴影。 这件事背后的诚信缺失,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人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或许无法避免偶尔的遗落与疏忽,但在寻找失物、兑现承诺时,不妨多一些真诚与信任,少一些怀疑与防备。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不妨一起讨论一下吧!(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 2024-10-27 《上海一女子手机丢在网约车上,承诺给司机600元送还手机,司机送还手机后当面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