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在异国他乡努力打拼的60后,现今定居于荷兰那如梦似幻的羊角村。羊角村,在欧洲可是声名远扬的旅游胜地,有着“荷兰威尼斯”的美誉,更是被列为全球最美的六大小镇之一 。在这里,我经营着中餐厅、奶茶店,还拥有18套独立的度假屋以及花园式度假别墅。我们接待过不少名人,也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形形色色、充满趣味的朋友。身处这个仿若“世外桃源”的地方,看着来来往往穿梭于小镇的游客,欣赏着眼前美不胜收的风景,我常常觉得自己每天都好似在度假。然而,谁能想到,当初我刚到荷兰的时候,竟以为这是个贫穷的国家……
我叫丁丁,来自浙江温州,出生于60年代。那时的物质条件远不及现在这般优渥,但我的童年却过得无比幸福。由于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爸爸妈妈对我宠爱有加。我的求学之路颇为顺遂,高中毕业后,成功考入温州医科大学医学专业。那时,我家有诸多亲戚在国外发展,他们早早地就移民到了海外。受此影响,我也萌生了去国外看看的想法。于是,在1988年,我踏上了前往荷兰的旅程,算是较早一批出国的人。在没抵达荷兰之前,我想象中的荷兰必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到处高楼林立。可等我真正到了荷兰,映入眼帘的却是大片的农田以及低矮的房屋,那些房顶上还铺着芦苇草。我当时心里就想,糟糕,怎么来到了这么一个穷地方。后来才了解到,这边土地广袤开阔,房屋建造有着严格的标准,居民不能随意乱建,要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一个区域内的房子,基本上都是统一风格。就拿我家来说,虽有2千多平米的地,但建筑面积十分有限,并且规定房屋高度不能超过10.5米。这里所有居民都不修建高层建筑,最高也就三层。大多数人家都居住在独门独户的房子里,房前屋后建有漂亮的花园,房顶铺着芦苇是为了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到了荷兰之后,我没有继续学业,而是一直在家族企业里工作。1992年,我与先生携手开启创业之路,开办了我们的第一家餐厅。没过多久,这家餐厅就被荷兰皇家餐饮协会评为top100。我刚开始从事餐饮行业时,心里多少还是有些落差的。好在荷兰这个国家没有职业歧视,各行各业都备受尊重,甚至蓝领的收入可能比白领还要高。渐渐地,我越做越顺利,家里的生意也愈发红火。2008年,性价比高且质量优良的荷兰奶粉在国内大受欢迎。到了2010年,我开始涉足奶粉贸易领域。当时我家的事业已然稳定,并不缺这方面的资金,但鉴于国内对奶粉的需求极大,我便开始做批发,而且生意做得相当不错。没过多久,我们开设了网店,专门售卖奶粉和母婴用品,很快就跻身跨境电商母婴店的前列,那种成就感至今难忘。
我留意到,在荷兰奶粉价格很实惠,一罐还不到10欧,折合人民币也就几十块。可到了国内,加上人工、邮寄等各项成本,一罐奶粉的售价高达三四百块钱。我就想着,既然荷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质奶源,那我为何不自己研发一个奶粉品牌,把价格定得低一些,让国内的老百姓都能买得起优质奶粉。怀揣着这样的想法,我真的付诸行动去打造自己的品牌了。然而,后来我才发现事情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因为不是知名品牌,很难赢得顾客的信任。无奈之下,我们在母婴网店依旧销售那些知名的奶粉品牌。这个网店一直经营到现在,在国内还有一个30多人的运营团队。尽管现在利润微薄,但我们始终坚守初心,不辜负宝妈们的信任,努力为宝宝们提供优质的奶粉。
2012年,我们开始着手进行更多的产业规划,在荷兰羊角村开设了餐厅。2017年,我们又创办了度假村,并于2019年正式对外营业。羊角村,被誉为荷兰的威尼斯童话小镇,它坐落于荷兰的维尔利本国家公园内,距今已有800年的历史,是全球六大最美村庄之一。从阿姆斯特丹开车前往羊角村,仅需一个半小时。这里到处都是一排排被清澈河水环绕的别墅,四周鲜花盛开,美不胜收。在村子里,自行车和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与威尼斯相比,这里少了游客的喧闹和过度商业化,更多的是幽静与舒适,真可谓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全村共有180座桥,将大大小小的湖泊连接起来。通过水路,能够畅通无阻地抵达村内的每一户人家。五十多年前,羊角村那些售卖杂货、牛奶等生活用品的商人,就是划着小船挨家挨户送货,这里也因此被称作“水上市场”。如今,村子里住着2000多户居民,他们的房屋依水而建,大多数屋顶都是用冬暖夏凉的芦苇搭建而成。以前是穷苦人家因买不起砖瓦,才用芦苇来替代,而现在反倒是有钱人家才会用芦苇屋顶,因为其价格大概是砖瓦价格的10倍。羊角村四季各有千秋,美得超凡脱俗。春末夏初时节最为热闹,这个季节前来游玩,可以乘船在运河中穿梭,还能观赏帆船比赛、参加音乐节等活动。到了冬天,游客们则可以在结冰的运河上滑冰。在羊角村乘船游览,有配备船长的大船可供选择,也可以选择电动小船。村里总共有35艘大船,600艘小船用于出租。坐在船上,荡漾在水波之上,随手一拍,都是一幅绝美的油画。
欧洲游客来到这里后,喜欢找个地方静静地待着,悠闲地住上几天,甚至一两周,遛遛狗,出去骑骑自行车。而一些喜欢热闹的中国朋友来到这儿,却觉得太过安静,毕竟这里没有卡拉OK之类的娱乐设施。我在荷兰已经居住了30多年,深感荷兰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国家。这里的人们都非常有礼貌,无论谁在街上碰面,都会微笑着相互打招呼。在最初发展事业的那几年,发生过一件让我特别感动的事情。1995年,我们首次开办的中餐厅遭遇了火灾,遭受了不小的损失。那时我和先生都还年轻,内心实在难以承受这样的打击。这场火灾是人为疏忽导致的。餐厅的房子比较老旧,维修工前来修理屋顶,在修理过程中使用煤气喷枪,喷枪的火没有彻底熄灭,而屋顶又是木结构。维修工五点下班离开,到了晚上七八点,正值我们餐厅忙碌之时,有路人发现屋顶冒烟,紧接着燃起了大火。我当时心急如焚,幸运的是,消防车很快就赶到了现场,就连市长也亲临指挥。当晚,他们就为我们安排了一套装修好的、舒适的三层楼房居住。餐馆被烧毁后暂时停业,许多当地居民纷纷前来表达关切,热心地询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助。当地的一些社会名流还发起了赞助活动,邀请乐队前来为我们加油打气。实际上,我们在那里开餐厅不过两三年时间,这些充满爱心的举动让身处异乡的我深受感动。
搬到羊角村居住后,我更是深切体会到了荷兰人邻里之间的友好。我的一位邻居,已经77岁高龄,退休前从事IT行业。退休后,他再也不想接触与电脑相关的工作,转而学习画画,而且画得相当出色,他家客厅以及楼上挂着的很多画都是他的作品。除了画画,他现在每周还会到我家帮忙干活,一周来5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荷兰的养老金待遇相当优厚,其养老体系在全球范围内都以管理水平高、养老资产充裕而闻名。但对于荷兰的老年人来说,达到退休年龄并不意味着就停止工作。他们非常享受工作的状态,觉得与年轻人交往能让自己保持年轻的心态。所以,这位77岁的邻居很乐意来我家帮忙,帮忙修剪草坪,打理度假屋的花园,或者为我们度假屋的客人开游船等等。我每天只需负责早晚接送他,并为他提供一日两餐。虽然他几乎每周有5天都在我们家工作,但我并不支付他报酬。因为他说自己退休后要是不干活,人很快就会衰老,所以想找点事情做,来我家干活还能聊聊天。每周按时来我们家已然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到了周末,他就陪着妻子走亲访友,或者和朋友一起去郊外骑行。自从有了这位邻居,我们家的花园再也不用自己操心打理了。我还曾受邀和邻居们一同参加当地朋友的婚礼。新郎和新娘因为有着相同的信仰而相识、相知、相爱,最终步入婚姻的殿堂。新郎21岁,从事工程工作,新娘22岁,是附近一家医院的护士。由于他们严格的信仰约束,婚前不能有任何亲密行为,所以他们选择了早早结婚。新郎的母亲是俄罗斯人,在酒吧与一位不负责任的男人相遇并生下了他。新郎从未感受过父爱,是母亲独自将他抚养长大。
这几年间,我见证了他的成长历程。他16岁辍学打工,19岁就拥有了自己的企业,20岁购置了自己的新房,21岁迎娶了心爱的新娘,堪称人生赢家。我对他的能干与勤劳钦佩不已,小小年纪就事业有成,感情也收获美满。实际上,他没有任何背景,完全凭借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他所从事的工作,用我们中国的话来讲就是包工头,我们家的几个建筑工程他都有参与。他常常每天工作16个小时,一周只休息一天。他的女友经常到工地看望他,为他加油鼓劲。他女友感慨地说,能找到这么一位吃苦耐劳的小伙子,真是幸运。他们举办的婚礼极为简约,没有彩礼,没有奢华的婚礼排场,更没有昂贵的奢侈品。伴郎、伴娘和嘉宾们都身着朴素的传统服装,新郎新娘交换戒指后,大家一起吃个蛋糕,再享用一顿简单的晚宴,婚礼便圆满结束了。我来到荷兰后,因为有不少人热衷于分享中外异国恋的故事,所以这么多年来,总有人问我:“你的先生是不是外国人呀?”实际上,我们在海外并不那么容易接受中外婚恋,尤其是我们温州人。我们温州有句俗语叫“好女不嫁外人”。我们一般都不会找外国人,依旧秉持着传统的观念,我的先生也是荷籍华人。就连我们的下一代,尽管他们在荷兰长大,但也都选择与中国人结婚。我们育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他们都在荷兰出生并成长。现在,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女儿还在上学。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发现荷兰人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们非常尊重孩子,不会盲目地送孩子去各种培训班,而是根据孩子的天赋来引导其发展。孩子们从小就尽情玩耍,最喜欢的项目当属玩泥沙,不管是在小区还是学校,沙坑都是必备设施,家长们也丝毫不在意孩子玩得满身是泥。孩子们上小学时没有任何家庭作业。从初中开始进行分班,如果孩子不喜欢数理化,而是对一些手工类专业,比如电工、餐饮等感兴趣,就可以选择相应的学校就读。而且,如果之后孩子想再回来读高中、上大学,学校依然会为他们保留机会。所以,荷兰的教育环境十分宽松,鼓励孩子们发挥自身优势,按照自己的志向去选择未来的道路,父母通常只会给予建议,不会过多干涉。荷兰人还非常重视陪伴孩子,到了周末,家长们一定会留出时间,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并且,一年中会有几次带着孩子出去度假,享受温馨的亲子时光,这也是荷兰孩子幸福感较强的原因之一。我最为欣赏的是荷兰整个社会都倡导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例如,我有孩子家的钥匙,以前我都是直接用钥匙开门进去。儿子对此没说什么,但女儿却提醒我,哥哥已经结婚了,去哥哥家最好提前打电话预约,这样他们可以有所准备。久而久之,我也养成了习惯,不会贸然前去,都会提前约好时间。在这边,学校和家庭也都鼓励孩子们在经济上独立,很多学生都会找兼职工作。在荷兰,年满13周岁的孩子在课余时间可以从事一些安全且力所能及的工作,15至20岁的学生打工比例大约在50%。这并非是因为这些孩子家庭贫困,需要他们挣钱补贴家用。打工之所以如此普遍,是因为这里学生的学业负担普遍不重。学校没有过多的家庭作业,也没有课外补习班之类的安排。荷兰孩子没有升学压力,无论学业成绩如何,在荷兰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孩子们通过兼职赚取外快,还能增长社会见识。我们的餐厅和奶茶店就有一些中学生来做兼职,他们的年龄在14至18岁之间。其中有一位服务员还是富二代,年仅14岁,她开心地说要自己赚钱买喜欢的东西。在荷兰,十四五岁学生的薪酬一般在4欧多一个小时,但我给他们的薪酬是6欧,以此来鼓励他们勤奋工作。
荷兰,作为欧盟经济排名第四、全球幸福指数排名第六的国家,实行高税收高福利政策,这使得普通居民的幸福指数相对较高。这里的人们生活安逸,工薪阶层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个小时,还有各式各样的假期。他们过着自己向往的悠闲生活,从不相互攀比,不追求名牌等外在物质。大街上到处都是不穿名牌、不背名牌的荷兰人,即便有人开着劳斯莱斯,也不会引起旁人过多的关注,生活过得轻松自在。就拿我们所在的小城来说,每年都会举办一场连续4天的盛大活动,由警察维持秩序,市政厅负责颁奖。这并非什么政务活动,而是全家老少都积极参与的步行日,活动设有5公里、10公里和15公里的不同赛程。并且,这个活动已经持续举办了70年。在荷兰生活,无需刻意去迎合他人,只需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荷兰媒体曾对我们的幸福生活进行过专访,并制作了《华人的世界》纪录片。我时常会思念故乡,每当在羊角村看到中国游客到来,我都会热情地向他们介绍这里的美景,向他们传达海外华人对祖国的美好祝福。回想起当初刚到荷兰时的一无所有,到如今成为度假屋的主人,一路走来,历经艰辛与考验,我变得更加从容淡定。岁月的沉淀,也让我愈发优雅。每天看着眼前水天一色的美景,我不禁感叹生活充满了诗意与浪漫!我衷心地祝愿远方的朋友们,愿大家内心纯净、独立,即便历经风雨,眼中依然闪耀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