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得买不可吗?”河北一女子沉迷奢侈品,多次透支信用卡和借贷,父母多次帮她偿还债务。双11期间,她又大额消费并借高利贷,导致债务激增至20万。父母再次相助,但她继续借贷30万炒股亏损,债务累积至50万。最终,父母拒绝再帮,女子绝望跳楼自杀。
(案件来源:照理说事 2022-8-15《2022年,信用卡"倒卡"行为将受打击!你了解"倒卡"的危害吗? 》本案是过往经典案件并非时事新闻,只为科普法律知识,请注意甄别)
自从买过一次奢侈品,小刘就爱上了那种感觉,仿佛一瞬间自己就变得与众不同,高人一等。
她开始频繁出入高档商场,每次刷卡的瞬间,那种满足感和兴奋感让她欲罢不能。
她开始不满足于只买一两件,而是整套整套地买,从衣服到包包,再到鞋子和配饰,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小刘的工资并不高,但她总能找到各种理由说服自己去消费。她开始用信用卡,一开始还只是偶尔透支,后来就变成了常态。
每次账单来的时候,她就用另一张信用卡去还,就这样,她陷入了“倒卡”的恶性循环。
她告诉自己,只要下个月工资一发,就能把钱还上,但现实总是比想象中残酷。
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不止一次地帮她还清了债务,希望她能吸取教训,改掉这个坏习惯。
但小刘似乎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每次还完债不久,她又会开始新的消费。双11购物节成了她的狂欢日,她会提前几个月就开始规划要买什么,然后在那一天疯狂下单。
这一次,她不仅透支了信用卡,还借了高利贷,因为双11的优惠实在太大,她觉得自己不能错过。
结果,债务像滚雪球一样激增至20万。父母再次出手相助,但这次他们也感到了力不从心。
小刘并没有因此而收敛,她又开始炒股,梦想着一夜暴富,还清所有债务。然而,现实再次给了她沉重一击,炒股亏损让她背上了30万的额外债务,总债务累积至50万。
父母终于忍无可忍,他们告诉小刘,这次他们不会再帮她了。他们希望这次的危机能让她清醒过来,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但小刘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她感到绝望,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了未来,没有了希望。在一次情绪崩溃后,她选择了跳楼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那么从法律角度怎么看待这件事?
从法律角度来看,小刘的行为涉及到了信用卡诈骗和高利贷的问题。
信用卡诈骗是指使用信用卡进行虚假交易、恶意透支等行为,如果情节严重,可能会构成犯罪。
小刘多次透支信用卡并用另一张信用卡偿还的行为,实际上是在进行“倒卡”操作,这种行为在法律上是不被允许的,一旦超过一定金额和次数,可能会被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
高利贷问题也是法律所关注的。
高利贷是指放贷人向借款人提供资金,并收取高额利息的行为。
在中国,高利贷的利率是受到法律限制的,超过法定利率的部分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小刘在双11期间借高利贷,如果利息超过了法定标准,那么超出部分的利息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甚至可能涉及到非法经营罪。
在小刘炒股亏损的情况下,如果她因为炒股而向他人借款,那么她与债权人之间的借贷关系也受到法律的规范。如果债权人明知小刘没有偿还能力,仍然放贷给她,那么这种行为可能构成非法放贷罪。
最终,小刘的父母拒绝再帮她偿还债务,这在法律上是合理的。父母没有义务为成年子女的债务承担责任,除非他们为子女的债务提供了担保。
小刘的自杀行为虽然令人同情,但并不能免除她所欠下的债务。她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偿还债务。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