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一)确定沟通内容 在与孩子沟通时,应以孩子要沟通的内容为中心。如果孩子想谈论学

(一)确定沟通内容 在与孩子沟通时,应以孩子要沟通的内容为中心。如果孩子想谈论学校的奇闻轶事,家长就应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历,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电影、电视的动人情节和时尚音乐的感人之处也是很好的沟通话题,这些话题能使孩子在学习之余处于休闲的状态,身心尽可能地放松。切忌反复讲诉功课等学习方面之事,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压力和抵触情绪。另外,在与孩子交流观点时,可以用商量的口吻表明自己的观点。比如当孩子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看法时,家长可以说:“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看,你觉得呢?” 不要专注于判断是非对错,或与孩子互相怪罪。当孩子被尊重时,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这能够很好地拉近心理距离,家长所要表达的态度、观点,孩子也才能思考、接受。 (二)掌握沟通技巧 学会倾听:有效的沟通应该是信息的相互交流,而不是家长的 “畅所欲言”。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当孩子跟家长说话时,家长尽可能放下手中的事,全神贯注听孩子讲诉。孩子就能感受到被尊重和鼓励,会很愿意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这非常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据统计,有超过 80% 的孩子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认真倾听他们说话。 恰当运用非言语交流:沟通除了通过言语,还可以借助动作、表情和姿态等非言语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拥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种全身心的休息。较早的情绪可以由此缓解和平息。比如当孩子感到害怕时,一个温暖的拥抱能让孩子迅速平静下来。此外,微笑、眼神交流等非言语方式也能传递出关爱和支持,增强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 四、特殊情况的沟通策略 (一)孩子不想上学 当孩子说 “不想上学了”,家长可以按照 “倾听 — 共情 — 积极关注” 的思路来处理。首先,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比如孩子可能会说学习压力大、和同学相处不好等原因。家长要设身处地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回应孩子:“听起来你在学校过得不太开心,学习压力确实会让人很苦恼。” 接着,邀请孩子继续表达,比如问:“你愿意和我多说一说具体是哪些方面让你觉得压力大吗?” 孩子可能会讲述课程难度大、作业多等问题。家长可以进一步共情:“这些问题确实让人很有压力,其实你也很想把学习搞好对不对?” 然后对孩子表达积极关注:“虽然现在遇到了困难,但你一直都很努力,这非常棒。我们一起想想办法,看看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接下来引导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有想到什么办法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吗?或者我们一起讨论一下怎么样?” 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症结,释放负面情绪,增强面对困难的信心。 (二)孩子晚回家 孩子晚回家时,家长首先要进行自我情绪的倾听和疏解。了解自己生气是因为对孩子的担心,而不是单纯的愤怒。在跟孩子沟通时,用担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责备。比如可以说:“你回来这么晚,我非常担心你,不知道你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情。我希望你以后如果晚回家能提前给我发个信息,这样我就不会这么担心了。” 避免使用带有惩罚、威胁、命令意味的语言,比如 “你总是不听我的话”“如果你不在这个时候回来就别吃晚饭了” 等。家长也可以尝试偶尔去学校接孩子放学,了解孩子放学后的活动,寻找孩子晚回家的原因。同时,规定孩子回家的时间,从小培养孩子按时回家的习惯,让孩子由被动变为主动。如果孩子晚回家是因为和同学有活动,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一个合理的回家时间,既让孩子有社交活动,又能让家长放心。 二、总结亲子沟通的意义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亲子沟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表达空间。孩子们可以在这个空间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梦想与困惑,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正如素材中提到的,孩子能够在父母面前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绪,受伤或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父母,这都体现了亲子沟通的重要性。通过与父母的交流,孩子不仅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还能在认知发展、行为塑造等方面得到积极的引导。例如,在沟通中,父母可以分享对与错的概念,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启发孩子进行思考,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家长而言,亲子沟通是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通过沟通,家长可以深入了解孩子的兴趣、需求和个性特点,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同时,良好的亲子沟通也有助于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在和谐的亲子关系中,家长和孩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氛围。 #分享你和孩子沟通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