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上对粟裕军事指挥方面的质疑逐渐增多,想来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张雄文帅客们对其过于神话了吧。其实不加任何美颜的粟裕已然战神级了,可你非要画蛇添足再来个“话”,反而让人产生了逆反心理。 您就拿“土木不及一粟”来说吧,据讲是胡琏临终前对儿子胡之光所言,充满了对粟裕的钦佩与赞叹,后来被其子接受凤凰网采访时披露了出来。但问题是至今播放出来的采访中,您就是众里寻他千百遍,也找不出这一段来,完全查无实据嘛。 咋说呢,找不到才是对的吧,因为胡琏根本就不可能说过这样的话。您看,他与粟裕直接交手过三次:宿北、南麻与曹县战役,非胜即平呀,心理有优势才对,咋会有“土木不及一粟”的想法呢? 啥,淮海战役?搞清楚好不好,双堆集打败胡琏与土木系看家部队第18军的是刘伯承,不是粟裕。何况当时第12兵团司令是黄维,胡琏只是两个副司令之一,按理说打败了主要是黄维事儿,就是面对刘伯承,胡琏也不该有那么大心理弱势才是,您说呢。 对了,还有更让人震惊的是,由于国军情报工作太过低级,胡琏们在与华野交手时,一直以为对手是陈毅,而粟裕不过其手下一员大将,讲白了,根本就没搞清楚状况。 那这又持续到什么时候呢?台湾1980年代出版的《戡乱战争全史》,国民党退役少将写的,竟然还把徐蚌会战(淮海战役)时华野主帅说成是陈毅呢,您瞧这事儿干的。 至于1977年过世的胡琏,最后是否知道,不清楚,但从其留存于世的所写所录内容来看,始终把陈毅作为华野最高指挥官来看待的,可能并不知吧。比如胡琏金门战后所写《泛述古宁头之战》就讲到: “盖陈(毅)、刘(伯承)两人以次的共军指挥官,如粟裕、陈士榘、许世友、杨勇、陈锡联、陈再道、王必成、叶飞等,数年来皆与我对战多次,他们并非杰出之才。刘伯承、陈毅如不能亲临战阵,彼等必败无疑。” 综上,您要是还认为“土木不及一粟”是胡琏说的,那就没有任何好讲的了,你我该干嘛干嘛去,就此别过,再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