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建联的那事,不建议球迷们带着“俱乐部粉丝”的心态去掺和,每个人都是自己,别活在别人的人生里,另外借话题谈一下篮球活动的观众与球员的那些事:
职业化的篮球运动员,充其量就是个表演打球的,职业赛事大家花钱去看了比赛,关系通过支付观看的钱付清了,代表国家出去比赛,其实更多是偿还国家与社会的投入[汗],包括但不限于培养开支、社会地位、个人名声。。
另外,其实运动员如果不是作为一个“公共人物”做事,其实甚至都不需要关注他们,只不过大多数高水平运动员本身在培养过程中,得到了社会给予的名声,必须像其他公共人物一样被闪光灯注视。
NBA导向的篮球圈子文化跟中国传统的体工大队培养出来的圈子文化不一样,大家习惯表层的理解为商业化,其实不仅仅,NBA是一个黑人与中下层白人统治的赛事,这个一个社群,一个文化被这类人影响了的社群,这个圈子里的文化习惯 ,跟传统中国人是不一样的。
实际上,篮球界很难不受NBA的文化影响,篮球少年们都是看着NBA的球星们的新闻长大的,潜移默化的在认同着那些人的行为习惯,更别提能够近距离接触,甚至其中的一员的人了。
单纯看如今的男篮球员们的择偶观,跟上一代上上一代的球员们的差别,大家也应该能看出来NBA文化对于国内篮球少年们的影响,你从他们的消费习惯,理财习惯,也应该能看出来的,不信的人,可以拿比较出名的王哲林,周琦等人与胡卫东、刘玉栋做一下比对。
世界是多元的,我们不排斥这些篮球少年们被NBA影响,当然 ,也希望他们能像姚明那样,出污泥而不染,学其有用的,不学坏文化[笑cry]
观众与运动员之间,小观众作为篮球少年的一员,因为对世界的认知能力与生活经验都还不足,更容易被这些经常阅读到的人所影响,所以放在重视教育的中国社会来说,要求运动员如果作为一个公共人物,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与道德展现,给篮球少年们树立一个好的表率。
年龄大的观众,应该有自己比较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生活经验也应该丰富了,还是要有自己的人生,对运动员的体认,应该是去限定在自己对赛事的喜好之内,不要将各自的其他行为活动带入到被教育状态中来,不要将赛事之外的东西,带入到自己的人生。
一个运动员其本身的竞技水平,不应因为其私生活如何,而受拔高或者贬低
同样
一个运动员其本身的私生活与个人道德如何,也不应该受其竞技表现,而被刻意拔高或者贬低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