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妄图用封锁补给线的方式削弱我军战斗力时,池必卿带领着老百姓们一起,通过开荒种粮的方式,彻底摧毁了日寇的阴谋诡计,同时保障了我军的食物补给。
01
这件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实施起来却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池必卿在被党组织任命为晋东南农民救国总会主席之后,很是费了一番功夫,他首先将工作重点放到了农民的思想工作上,那段时间,他的身影遍布了晋东南各个地区,通过多次真诚地协调沟通,让老百姓了解了党的政策,这才有了军民同种、一起开荒的局面。
在做思想工作方面,池必卿确实是个中翘楚。抗战期间,他就曾经在山西组织了抗日游击队,并多次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普通群众中宣传革命思想,使得山西当地老百姓的民族认知感和抗日情绪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更使得太行山根据地得以顺利建立。
池必卿之所以能够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与他的成长经历有一定的关系。首先,池必卿自己就是山西人,所以对于老乡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把握得很准确。
其次,他出生在1917年,虽然因为战争的原因,他家人的吃饭都是个问题,但偏偏池必卿与村中的一位教书先生十分投缘,而正是有了这位教书先生的帮助,池必卿才能够免费听课,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当这些知识和救国救民的思想结合到一起的时候,其爆发力也是可想而知的。
其实池必卿真正开始接触革命的时候,还是1937年,那一年,池必卿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员,一心想要投身革命一线。
可组织在得知池必卿学历比较高之后,却做出了另外的安排,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党校继续深造,积攒更大的力量为我党服务。
当时,池必卿没有任何怨言就服从了组织的命令,但是后来,在得知前线人手紧缺后,池必卿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抗日激情,主动向党组织提出要到家乡山西抗日的请求。
之后的事实证明,池必卿去往家乡工作后,不仅促进了党组织和老百姓的联系,更是屡次摧毁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阴谋,为抗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02
解放战争的时候,从太行分局党校深造结束的池必卿又站到了群众中,和当地的农民们一起,顺利完成了土地改革,让老百姓们都能吃饱饭。
与此同时,在他的协调下,后方的物资供应也越来越稳定,无形中提升了战士们的战斗力。
为革命工作呕心沥血的池必卿,始终怀揣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改变。
为了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他主动提出要回到山西工作,并从最初的宣传教育工作者,一步步做到了山西省委副书记,同时还兼任太原第一书记,那一年是1955年, 池必卿在成为山西的一把手之后,开始在家乡大展拳脚。
在他的带领下,山西省的农业发展速度迅速,同时,他始终坚守中央的政策,使得山西的经济发展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状态,没有出现冒进的情况。
一心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池必卿怎么也没想到,四人帮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四人帮制造出的那段特殊时期,不仅让池必卿被降职,生活也陷入了意想不到的困苦中。好在邪不压正,1978年,池必卿终于迎来了平反的那天,同时还得到组织的重任,让他去往贵州任职。
当时的贵州经济情况并不算好,尤其是那些含冤入狱的官员,此时的工作情绪都不高。池必卿在来到这了之后,既将发展经济放到了第一位,也没有忽略重燃大家的工作激情,最终让大家都投入到了贵州的发展上面,这也使得贵州能够在全省顺利实行了家庭责任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民众的一致认可。
03
对于池必卿,贵州曾经的省长王朝文给出了极高的评价,称池必卿是一个敢于决策的领导,而且做事干脆利索,关键时刻从不拖泥带水。
而正是池必卿的这种行事风格,才使得贵州的经济快速复苏并崛起,文化和制造、旅游业也都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真正实现了贵州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1987年,在贵州省工作了将近十年的池必卿离开了这片热土,去往中央工作,直到十四大之后才正式退休。
回顾池必卿的人生历程不难看出,不管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他的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将自己的人生都奉献给了老百姓。所以当他在2007年因病去世的时候,老百姓们都湿了眼眶,尤其是贵州和山西的群众,更是心痛万分。
如今,池必卿老人已经离开我们16年了,但是他的精神却从未离开过我们,他一生的清廉正直,值得每一位官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