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网上经常提及讨好型人格,只不过这个描述还不足以精准区分两种经验模式,虽...

网上经常提及讨好型人格,只不过这个描述还不足以精准区分两种经验模式,虽然它们在外显层面都有着近似的社交风格,都让人觉得很舒服,很体面,很被聆听。 比如一种是希望用“讨好”获得别人的接受和喜欢,这是一种非常主动的关系模式,它包含着一种想要积极融入群体中的关系意愿,即便在这个过程里自己是一直隐藏需求的。另一种是并不在乎别人是否接受和喜欢,或者说,ta们只是不想让别人感觉到ta们对其他人根本不在乎,也不感兴趣,如果有的选,ta们宁可不和很多人接触。 但只要在一种正常的交互状态下,两者都会表现出足够高的宜人性。所以宜人性是一个更准确的表达,因为“讨好”这个动作在很多时候并没有那么赤裸,它可以是润物细无声的,说白了,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收缩自我意志,让别人的主体性有更大的呈现空间,因此,和ta们相处的人的感受会很好,但是ta们自己未必会舒适,有时候反而觉得消耗。 “讨好”的背后是一种基于自我认可方面的不牢固,基于人际关系预期上的不安全,就好像两个人的意志和意图交锋时,自己总是会下意识避让和收缩的那一个,因为我们的经验库里没有那种当仁不让的安全感和确信感。除非我们真的理解到我们的主体性也是受欢迎的,交互的目的不在于让某个人舒服,而是让双方都感觉到愉悦,这种趣味建立在两个人可以是不同的这一前提上。 当了个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