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宋代的财政年收入有没有达到1亿贯(全部折算成铜钱)?有人说有。比如不少网文都说:

宋代的财政年收入有没有达到1亿贯(全部折算成铜钱)?

有人说有。比如不少网文都说:“北宋时,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最高曾经达到了16000万贯文,即便到了北宋中后期,也可以达到八九千万贯文。到了国土面积更为狭小的南宋,财政收入最高也达到了一亿贯文。”还有的网文直接将一亿贯钱换成一亿两白银。

这些网文并不完全是编造出来的,它们的依据是北宋曾巩《议经费扎子》与《宋史•食货志》提到的数据:“皇祐、治平皆一亿万以上,岁费亦一亿万以上”;“治平二年,内外入一亿一千六百十三万八千四百五”,所以他们认为宋代的财政岁入超过一亿贯钱。

又有网文出来纠正:之所以会有人认为宋代财政收入上亿两白银,是因为他们以为宋朝财政收入是以贯做单位,然后他们想当然的认为一贯铜钱等于一两白银。于是他们得出一个著名神论,宋朝每年财政收入过亿两白银,远超于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富裕,财政收入最多的朝代。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问题就出在宋朝财政收入的统计单位不是多少两白银,也不是单指多少贯铜钱”,而是以“贯石匹两束”为统计单位。

这个批评是对的,因为史料中的“一亿一千六百十三万八千四百五”是指铜钱、白银、绢帛、谷米、草料等物资的总和,并不是单指缗钱。而且,由于不知银绢谷草的具体比例,根本无法折算成钱贯。

那么宋代的财政年收入到底有没有达到1亿贯钱,我认为在高峰时期是有的。我的依据来自南宋史家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与时任户部侍郎苏辙撰写的《元祐会计录·收支叙》。

李心传《朝野杂记》收录有两宋“岁入缗钱”账目,其中北宋部分:“国朝混一之初,天下岁入缗钱千六百余万,太宗皇帝以为极盛,两倍唐室矣。天禧之末,所入又增至二千六百五十余万缗。嘉佑间,又增至三千六百八十余万缗。其后,月增岁广,至熙丰间,合苗役易税等钱,所入乃至六千余万。元祐之初,除其苛急,岁入尚四千八百余万。”按李心传这个记载,户部岁入的峰值是熙宁—元丰年的6000余万贯,元祐初政府减税,岁入缗钱降至4800余万贯。

这6000万余贯钱是不是熙宁—元丰年间的全部岁入呢?不是。李心传已明言这是“天下岁入缗钱”,除了缗钱,宋朝还有一部分实物税。

再据苏辙《收支叙》,元祐初年,宋政府的岁入为黄金4300两,白银5.7万两,铜钱4848万贯,绸绢151万匹,米谷2445万石,草料799万束。我们按当年的市价将金银、绸绢、米谷、草料这些实物性收入折算成现钱(按当时的物价),大约有2700万贯。加上每年划入内藏库、封桩库但户部没有会计的战略储备钱,肯定超过3000贯。再与李心传记录的“岁入缗钱”6000万余贯合并,全部岁入当在1亿贯上下。

这个岁入总额大致是汉唐、明清各朝岁入的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