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编制!”黑龙江佳木斯,一位女教师请了25年病假,期间还读了在职研究生。可当她满怀期待去办理退休时,却发现自己的编制早就没了!女教师大怒,将教育局告上了法庭,恢复教师编制,而且还要补发25年间的90万工资! 姚志荣曾是一位充满理想与热情的教育工作者,在上世纪80年代,她从齐齐哈尔师范学院毕业后,怀揣着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梦想,进入佳木斯市第十二中学任教。她不仅教学经验丰富,还赢得了许多学生和家长的喜爱,曾被授予“青年杰出教师”的称号。 然而一次体检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她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病症,需要立刻到北京接受治疗,面对生命的威胁,她选择离开讲台,开始了长达25年的病假之路,当时的她或许并没有预料到,这一病假,将会让她的职业生涯陷入难以挽回的困境。 在病假的最初几年,姚志荣依然保持着和学校的联系,她心中坚信,只要身体恢复,自己迟早会回到讲台上,因此当学校在病假头三年仍然为她发放工资时,她并没有过多思考未来的工作安排,她认为,即使远离讲台,自己依然是编制内的教师,等病情好转,随时可以回归岗位。 但是像姚志荣这样长期不在岗的教师,编制与工资都会受到严格管理,也正是在这一年,姚志荣的编制被取消,工资也不再发放,姚志荣并不知情,她继续过着病休的生活,她并未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教师的身份。 2020年姚志荣进入退休程序,然而当她前往学校办理退休手续时,得知自己已不在编制之列,这个消息对于她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她立即向教育局提出申诉,要求恢复编制并补发未发放的工资,总金额高达90万元。 她坚信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在编制内25年,就应当享受退休的权利,然而教育局和学校则坚持认为,姚志荣的编制取消是合法合规的,且早在2000年就已处理完毕。 在这一过程中,姚志荣不仅面临着编制取消的困境,甚至她的人事档案也一度消失不见,在她病假期间,学校的编制管理权几经变更,而她的档案在多次转交中丢失,最终,这份关键的档案竟然是在一堆废弃的学生档案中被意外找到。 姚志荣对编制取消的质疑,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法律诉讼,她将学校和教育局告上法庭,要求恢复编制并补发工资,然而法院却驳回了她的请求,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姚志荣的长期病假早已超出法定期限,编制的取消完全符合法律程序。 她的请求没有法律依据,法院无法支持她的主张,尽管如此,姚志荣并不打算放弃,她的案件进入了二审阶段,但法庭并未当庭宣判,案件的走向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铁饭碗”制度的广泛讨论,姚志荣的案例提醒人们,编制并非永远牢固,体制内的职工也需要履行相应的职责与义务,教师这一职业通常被视为“铁饭碗”,然而这份稳定并不意味着可以长期逃避工作责任。 这起案件也暴露了公务员编制管理中的一些问题,长期病假如何管理,编制的取消是否有清晰的告知程序,体制内的管理漏洞,往往在个体的特殊情况下被放大,从而引发更大的社会争议,对于姚志荣而言,这不仅是一场个人权益的争取,更是对体制公正性和透明度的一次考验。 这场长达25年的病假风波,最终给公众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在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同时,管理制度的执行是否公平透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的编制保障,是否应该有更明确的规定?这些问题,我们或许无法立刻得出答案,但这场争议无疑为未来的制度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反思契机。 参考资料:北晚在线 《教师请病假25年未返岗,退休前发现编制“消失”,要求补发工资90万》 202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