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不要脸了?”北京,一男子多年前和自己的父亲断绝了关系,34年后,父母接连去世,看见丰厚的家产便回家争夺遗产,但弟弟拒绝了,男子却将弟弟告上法庭,法庭的判决亮了。 在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普通小区里,生活着一对老夫妻,张建华和妻子,从儿子小张出生的那一刻起,夫妻二人倾尽所有来照顾和培养这个家中唯一的儿子,他们把他当作掌上明珠,不仅在生活上事事满足,更在教育上舍得投入。 然而小张的性格却似乎与他们的期待背道而驰,随着年龄增长,小张的脾气愈发暴躁,甚至在家中表现得十分强势,稍有不顺心便怒不可遏,令父母无所适从,心力交瘁,张建华夫妇不断尝试和儿子沟通,希望他能收敛脾气、理解他们的辛劳,却始终未果。 小张20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冲突彻底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那天小张因琐事与父母再次爆发激烈争吵,双方积压已久的矛盾彻底爆发,张建华忍无可忍,动手打了小张,小张怒不可遏,随即便收拾行李,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家,彻底断绝了与家人的联系。 离开家后的小张不知去向,而留在家中的父母则陷入了漫长而痛苦的等待,他们在愤怒过后便是深深的自责和无奈,对小张的担忧始终折磨着他们的心,为了找到儿子,他们四处打听、张贴寻人启事,甚至报警求助,但一切都无济于事。 夫妻二人逐渐在失望中度过了数十年,岁月无情地在他们身上刻下深深的皱纹,身体也每况愈下,特别是张建华的妻子,她在痛苦中慢慢失去对生活的希望,最终因长期的思念与悲伤而离世,张建华对儿子的思念更是深深刺痛了他,令他的晚年生活愈加凄凉。 在小张离开的这些年里,弟弟成为了张建华生命中最坚实的依靠,他不仅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照顾着哥嫂的生活起居,还在张建华夫妇生病时悉心照料,跑前跑后地安排一切。 弟弟从未对兄长的过往多有怨言,只是默默地尽心尽力,然而时光并未因弟弟的付出而停止对张建华的折磨,后来张建华因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心知无力再为儿子的归来奔波,最终申请法院宣告小张死亡,以此为自己多年的寻子之路画上一个苦涩的句号。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申请处理期间,消失多年的小张突然现身,张建华在听闻儿子归来的消息后,内心涌起从未有过的激动和希望,他迫切地想见到这个离家多年的儿子,然而小张依旧冷漠而无情,拒绝见自己的父亲一面。 多次被拒绝后,张建华的心再一次被撕裂,沉重的失望如潮水般涌来,最终在痛苦和不甘中,张建华带着对儿子的无限思念离开人世。 父亲去世的消息并未引起小张的悔意,他没有出面为父亲的葬礼操办,甚至连葬礼的场面也未曾出现,弟弟独自操持起父亲的身后事,完成了最后的送别,葬礼过后,他本以为可以结束这段沉痛的记忆,然而他惊讶地得知,小张早已通过银行领取了父亲生前的存款。 弟弟心中的愤怒终于爆发,他无法接受这个从未履行赡养义务、甚至拒绝送别父亲的人,如今竟然堂而皇之地将父亲的财产据为己有,于是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剥夺小张的继承权。 在法庭上,小张坚持自己作为儿子,理应继承父亲的遗产,他辩称这些年只是与父母少有联系,但并未彻底断绝来往,弟弟则指控张勇在三十年间从未尽过赡养义务,甚至拒绝见临终的父亲最后一面。 弟弟指出父亲的生活起居与生病住院,全由自己承担,这些年来他不仅出钱出力,更承担了亲情上的所有责任,而小张的冷漠行为是对父母的严重遗弃,不应再享有继承权。 法院在调查和审理中,核实了小张长年与父母断绝联系的事实,根据《民法典》相关条款,法院认定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与保护的义务,而小张的冷漠行为已构成严重的道德和法律上的违背,属于遗弃行为。 《民法典》第1125条明确指出,继承人若存在遗弃或严重虐待被继承人的情况,将丧失继承权,法院根据小张长年不履行赡养义务、对父母不闻不问的事实,最终判决剥夺其继承权,将张建华的遗产归于为父母操持一切的弟弟名下。 参考资料: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5-31 《34年前签下“断绝父子关系”协议,如今继承了父母部分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