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苗疆大祭司只身进入哀牢山脉深处,身边只带了一枚茅山道士证,至今未归。2天后出山报平安,苗疆大祭司竟掏出一本茅山道士证?!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2024-10-09《女博主独闯哀牢山露营2天1夜,途经的保护区严禁擅闯,两地管护局回应》) “千万别帮我报警!”,一句看似玩笑的话,却将哀牢山推向了流量的风口浪尖。最近,这片神秘的土地成了不少网红眼中的“流量密码”,但“探险”的背后,是冒险精神可贵,还是安全意识的集体“翻车”? 先说最近比较火的两位。一位是靠着颜料玩出圈的“艺术家”,号称要深入哀牢山寻找创作灵感;另一位更“狠”,自称“苗疆大祭司”的陈朵朵,则声称要处理“家族私事”,独闯哀牢山两天一夜,还特意强调“别报警”。 一个是艺术,一个是“私事”,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理由,却都指向同一个目的地——哀牢山。这不禁让人怀疑,这哀牢山,到底是真“有料”,还是流量时代的“财富密码”? 说白了,这年头,流量就是硬通货。为了吸引眼球,不少网红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陈朵朵就深谙此道,她的视频,从神秘的苗疆文化到与蛇虫为伍的“日常”,无一不踩在网友的猎奇点上。再加上“哀牢山”自带的“神秘”标签,这流量自然滚滚而来。 但流量这玩意,玩得好是“金矿”,玩不好就是“火坑”。陈朵朵的“哀牢山探险记”一经发布,评论区就炸了锅。有人佩服她的胆量,也有人质疑她是在拿生命开玩笑,更有人直言不讳地指出,她就是在蹭流量,无视规则。 别忘了,哀牢山可不是什么网红打卡地,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更隐藏着各种未知的风险。那些为了流量不惜以身犯险的“探险家”,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更是对自然和法律的漠视。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流量驱动下的冒险行为,很可能引发“模仿效应”,误导更多人以身试险。那些看了视频热血沸腾的年轻人,往往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专业知识,一旦进入哀牢山腹地,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早在2022年,哀牢山就发布了禁入公告,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进入保护区核心区域。但总有一些人,无视规则,铤而走险。 陈朵朵事件曝光后,哀牢山当地管理部门迅速回应,表示将对其行为展开调查。虽然她事后辩称自己是在禁令发布前进入的哀牢山,但这种“亡羊补牢”式的道歉,并不能掩盖其漠视规则、博取流量的行为。 这件事也给所有网络平台、内容创作者和受众敲响了警钟。 对于网络平台来说,要加强内容审核和监管,对那些宣扬危险行为、挑战法律底线的视频,要坚决予以打击,不能为了流量而放任其传播。 而内容创作者,更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不要为了流量而挑战底线,要传播正能量,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安全意识。 最后,也提醒广大网友,要理性看待网络信息,不要被流量裹挟,更不要盲目模仿。在追求刺激和流量之前,请先问问自己,是否做好了承担后果的准备? 哀牢山不是“秀场”,生命更没有“重来”。流量诚可贵,生命价更高,若为安全故,两者皆可抛。希望大家都能敬畏自然,理性追寻,让冒险精神在安全和责任的轨道上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