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奶奶赶走我妈,让爸娶富婆后妈,结果把奶奶气死了 有人常说,“没有父母的祝福,婚姻就不会幸福。”可事实上,父亲选择了一位获得奶奶认可的妻子,却并没有过上幸福生活。相反,这段婚姻令奶奶深受困扰,最终甚至因此不幸离世。 爷爷和奶奶都是朴实的农村人,爷爷高大而勤劳,而奶奶则是一个身材瘦小的老妇人。 他们靠种田和养家禽为生,育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其中我父亲是家中的长子。 在那个年代,家中长子常被视为家庭的顶梁柱,承担着照顾家人的重任。 因此,父亲的生活一直都围绕着这个大家庭展开。 我们家离县城很近,父亲的兄弟姐妹几年前上了学就没有继续读了,姑姑也辍学后就一直在家里帮忙,直到结婚。 叔叔在家里帮忙了几年,到了年龄就去当兵了,只有父亲留在家里。 爷爷奶奶知道养老全要靠父亲,所以一开始就对他有点偏心。 他们唯一一次求人,就是为了帮父亲找到一份工作。 爷爷奶奶为父亲在县城的国营纺织厂安排了一份工作。 从那时起,父亲就成了他们的骄傲,他们相信靠着父亲,一家人迟早会进城生活。 对于儿媳妇的要求也渐渐提高了,村里人要给父亲介绍对象,但他们都被拒绝了。 他们希望父亲能娶一个城里姑娘,最好是家境富裕的。 但父亲却让他们失望了,他在外面遇到了一个做裁缝的姑娘。 两人相爱自由,感情甜蜜,然而一次父亲醉酒的意外让姑娘怀上了孩子。被迫面对现实,父亲带着怀孕的姑娘回家见了家长。尽管奶奶心存不满,但面对已经怀孕的事实,他们只得选择了结婚。 爷爷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虽然他负责家里的事务,但因家中无大事,他很少发表决定性的意见。 奶奶虽然并非恶毒之人,但她却是典型的乡下老太太形象。午饭后,她常常和几位老太太在村口聊天,谈论家务琐事。 我出生后,奶奶并没有像其他婆婆那样忙碌地帮忙。母亲在县妇幼生产,奶奶仅在生产那天现场,我出生后就离开了。母亲坐月子期间,奶奶除了做饭洗衣外,并未多加帮助,也未曾抱过我。 月子过后,母亲开始被奶奶指挥做家务。家境并不宽裕,母亲在家里重拾旧业为人做衣服。即使忙碌,奶奶也不肯帮忙照顾孩子,只能让母亲将我随身携带。 即便如此,母亲还得承担做饭洗衣等家务。奶奶除了做一些农活外,大部分时间都在街上闲聊,还经常挑剔母亲的种种。尽管大家劝她,说母亲已经是个好儿媳,懂手艺又勤快,还不跟婆婆吵架,但奶奶似乎不领情,认为这是母亲应该做的。除此之外,她还经常刁难母亲,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嘟囔个没完。她还要求母亲将做衣服剩下的布料再次利用,但那些碎布真的没有多少可用价值,再利用只是纯粹浪费时间。母亲常说这样做毫无意义,奶奶却会责备她浪费,不会过日子。 母亲是个温和善良的人,从不与人争吵,甚至在被奶奶欺凌时也只是不停地道歉。 她年轻时成了家里的保姆,承担了家务的重任,这令人心酸。 父亲却一直像个孩子,除了工作外,就是和朋友喝酒玩牌。 家里的事他从不过问,也不主动解决问题。 母亲无法向他诉说委屈,我曾多次看到她偷偷擦去眼泪。 直到政策开放,大家开始追求儿女双全,奶奶也希望有个孙女。 但几年来,母亲一直未能怀孕,这让奶奶对她态度更加恶劣。 原来是父亲的问题,因为曾经被人打伤,导致生育困难。 但奶奶却将不能生育归咎于母亲,埋怨她月子坐得不好。 自那时起,奶奶对母亲的刁难更甚,甚至有了换掉她的想法。 她不断在父亲耳边说母亲的不是,使得父亲开始对母亲不满。 有一天晚上,父亲喝醉回家,母亲忙着伺候他,甚至用泥土掩盖他的呕吐物。 当时爷爷要洗澡,母亲去给他准备洗澡水。 奶奶却不小心踩到呕吐物摔倒了,却不肯起来,反而责骂母亲偷懒。 父亲也跟着责备母亲,使得她一晚上忙碌不已。母亲忍无可忍回嘴,却遭到了父亲的耳光。 最终,母亲被父亲和奶奶联手赶走了。 我曾困惑为何父亲如此果断地将母亲赶离家门,后来才明白,原来他早已与比他年轻三岁的离异女同事有了暧昧关系。 父亲离婚仅三个月,便将那女同事接回家。我当时年仅12岁,初次见到她,心中就生出一股不喜欢之情。 尽管她条件不错,家境比父母好,但她家庭背景、职业及性格都与我母亲截然不同。她大大咧咧,偶尔和工友一起喝酒打牌,然而从未被他们占便宜。 这女人没有孩子,对我也算不错,虽没对我过分亲近,但也未对我有任何偏见或不公。但我始终无法喜欢她,不过这无法阻止她在一年后成为了我的后妈。 后妈到来后,母亲偷偷回来看望我,给我买衣服、给我零用钱。得知后妈对我还不错,她才稍感宽慰。 奶奶告诉我,不要太亲近母亲,因为她不再是我的妈妈,而后妈才是。 然而不久,奶奶就开始后悔了。 后妈强势、口齿伶俐,奶奶根本不是她的对手,渐渐地,奶奶的主导地位被夺走。 后妈一直没有怀孕,直到两人去大医院检查,发现是父亲的问题。医生说有治疗的可能,于是他们花了三年时间,终于后妈怀孕了,生下了一个弟弟。 奶奶并不高兴,因为后妈处处压他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