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想白嫖?”内蒙一女子将老宅以16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位下岗女工,女工不仅没还价

“想白嫖?”内蒙一女子将老宅以16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位下岗女工,女工不仅没还价,还多给了她5000元,不成想,15年后,女子得知房子拆迁能赔419万时,要求女工分自己150万,女子以合同无效竟将女工告上法庭,法院最终这么判了! 在内蒙古赤峰市,一场横跨十五年的房产纠纷如同一出跌宕起伏的戏剧,上演着人性的贪婪与善良、机遇与命运的交织。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两位普通的中年妇女:刘女士和魏女士,她们的人生轨迹在一次房产交易中交汇,又在十五年后的一纸拆迁令中再度纠缠。 故事要追溯到2003年的春天,彼时,刘女士正陷入人生的低谷,她的丈夫刚刚因病去世,留下了一身的医疗债务,作为一个没有固定工作的农村妇女,刘女士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大儿子刚参加工作,收入微薄,小儿子还在上学,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面对债主的催促和生活的重担,刘女士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出售她公婆留下的老宅。 这座位于村子里的老宅占地面积超过500平方米,院落宽敞,地理位置优越,虽然房屋已经有些年头,但在当时,这样的房产仍然是不可多得的。 刘女士在当地报纸上刊登了售房广告,希望能尽快解决燃眉之急,就在这时,魏女士出现。 作为一名刚刚下岗的工人,魏女士手里有一些积蓄,她希望通过投资房产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当她看到刘女士的广告时,直觉告诉她这可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魏女士的目光中闪烁着憧憬,她似乎已经看到了这座老宅焕发新生的模样,刘女士开出的价格是15.5万元,高于当时的市场行情,但魏女士并没有还价,相反,她被刘女士的遭遇深深触动。 同为女性,魏女士对刘女士的处境感同身受,在与丈夫商议后,魏女士不仅同意了这个价格,还主动增加了5000元,希望能帮助刘女士渡过难关。 2003年的夏天,房产交易顺利完成,刘女士带着两个儿子离开了这个承载了太多回忆的老宅,开始了新的生活,而魏女士则开始了她的"包租婆"生涯。 接下来的十五年里,两位女性的人生轨迹各自延展,刘女士用卖房的钱还清了债务,搬到了附近的一片菜地,开始了平静而充实的生活,她的两个儿子也逐渐成长,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魏女士则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资金对老宅进行翻新,她不仅翻修了原有的两间平房,还在院子里新建了两栋房屋,前前后后,魏女士在这座院子里投入了近五十万元。 但她的付出很快得到了回报,翻新后的房子很快租了出去,每年都为魏女士带来可观的收入。 十五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2018年的春天,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在赤峰市传开:大三村被划入了拆迁范围,这个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轨迹。 对于魏女士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根据初步评估,她的房产可能获得高达419万元的拆迁补偿,这个数字让魏女士欣喜若狂,十五年前的投资终于迎来了丰厚的回报。 但这个消息也传到了刘女士的耳中,当她得知自己曾经的老宅竟然能够获得如此巨额的补偿时,内心不禁掀起了惊涛骇浪,懊悔、不甘、贪婪等复杂的情绪在她心中交织。 刘女士开始反复思考,是否有办法能够从这笔意外之财中分得一杯羹,在儿子们的怂恿下,刘女士鼓起勇气找到了魏女士,她提出要求分得150万元的补偿款,理由是当年的房屋交易存在瑕疵。 可魏女士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在她看来,这笔补偿款完全属于自己,是十五年来辛勤付出的回报,眼看协商无果,刘女士选择了法律途径。 她以"城里人不能购买农村房屋"为由,主张当年的买卖合同无效,要求法院判决返还房屋。 法庭上,刘女士声泪俱下地诉说着自己的不容易,强调当年的交易是被迫无奈之举,魏女士则列举了自己多年来对房屋的投入和付出,坚持交易合法有效。 最终,法院做出了一个平衡各方利益的判决:魏女士获得了382万元的补偿款,而刘女士则分得了37万元,这个结果虽然没有让任何一方完全满意,但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法律的公平与智慧。 它就像是一个现代版的寓言,警示着人们在面对巨大利益时要保持理性,也呼吁着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不要忘记关照每一个普通人的利益。 信息来源:环球网 2022-04-07 《女子花16万买房后拆迁获赔419万,卖家反悔,法院判了!》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