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配做人!"广东,网约车司机为救犯病婴儿连闯三个红灯,被扣18分,600元罚款,事后婴儿家属却拒绝出面作证。 网约车司机艾师傅在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清晨,踏上了与往常并无不同的街道,广州的空气中弥漫着刚刚苏醒的晨光,他在车站附近等待着乘客上车。这是他一天的开始,也是无数个普通日子里的一个,没有人会想到,短短的几个小时后,这个平凡的司机将成为一场突如其来的道德风暴的主角。 那天,他接到了一单紧急的呼叫,乘客怀中抱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孩子呼吸急促,甚至出现了口吐白沫的症状。 他果断地将车门关上,迅速启动发动机,在混乱的早高峰中寻找着最快的路线,道路上的红绿灯似乎成了无情的障碍,一道接着一道,将通往医院的路封死在他面前。 艾师傅手心里满是汗,他明白,任何一秒的犹豫都可能让婴儿的生命陷入无法挽回的危险,他做出了一个几乎没有思考的决定,一脚油门踩下,连续冲破了三个红灯。 在那短短的几分钟里,街道仿佛变成了赛道,车流和路人像是他在争分夺秒中必须绕过的障碍,他知道自己正在违背交通规则,但此刻,他眼中只有远处那扇写着“急诊”的医院大门。 最终艾师傅将车稳稳停在医院门口,医生迅速进行抢救,许久之后医生的话让所有人松了一口气:幸好及时送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艾师傅以为事情已经结束时,违章通知的警铃响起,根据法律规定,因连续闯红灯,他被扣除了18分,并被罚款600元,这一消息对以驾驶为生的他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一个网约车司机,一旦失去驾驶资格,将意味着生活的重担会在顷刻间崩塌,艾师傅顿时感到自己的未来变得暗淡无光。 为了不让自己的善举演变成生活的灾难,艾师傅决定求助于那对夫妇,请求他们出面作证,证明自己当时的行为是迫不得已,按照常理,他相信任何一个理智的人都会理解他的处境,并愿意站出来说几句话,然而当他联系到婴儿父母时,却迎来了出乎意料的冰冷反应。 对方直接拒绝了他的请求,表示这完全是艾师傅的个人选择,与他们无关,他们的冷漠让艾师傅陷入了一种无法形容的愤怒与失望之中,那一刻,他心中唯一的念头就是:他冒着失去职业和收入的风险,救下的是他们的孩子,而换来的竟是如此冷酷无情的回应。 艾师傅明白,仅凭口头的解释不足以打动交警,他想起了车载行车记录仪,行车记录仪上的影像清晰记录下了那天早上的一切:婴儿的病情、车内的紧急情况以及自己为了救人而无视红灯的决定。艾师傅没有犹豫,立刻将这些视频资料整理好,递交给了交警部门。 滴滴平台也适时公开了当时的行车数据和录音,这些资料再次验证了艾师傅的紧急处境,面对如此确凿的证据,交警最终撤销了对艾师傅的处罚,虽然经历了数天的不安和焦虑,最终的结果让艾师傅暂时放下了心中的石头。 尽管结局似乎圆满,但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人们对艾师傅的善举赞不绝口,称赞他在危急时刻勇敢无私的抉择,然而关于婴儿家属的反应,舆论则一片哗然。 大多数人谴责他们的自私和冷漠,认为他们在接受帮助后却无情拒绝承担任何责任,还有一些人冷静指出,即便是在紧急情况下,也不能因为救人而忽视道路交通安全,毕竟红灯背后是更多无辜生命的保护。 这起事件的背后,既是对社会道德的一次拷问,也是对法律与人情边界的一场探讨,人们在议论之余,不禁反思:在突发危急时刻,是否应该无条件冲破规则? 艾师傅的经历让社会看到,当一个人为了他人生命选择打破规则时,他是否能够得到相应的理解与支持?法律的冰冷条款与道德的温暖愿望在此交织在一起,模糊了许多清晰的界限。 艾师傅的故事是一个缩影,它折射出的是现代社会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信任危机,当面对救助与规则的两难选择时,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去做出正确的判断,又是否能够在需要帮助的人面前,放下心中的冷漠,伸出温暖的双手? 这个故事并没有简单的结局,它为我们每一个人都留下了难以忽视的问题:在规则与生命之间,我们能否找到一条既遵循理性又充满人情的道路?当下一次危急关头来临时,我们是否能够选择站在善良的一方,让这世界因多一份理解而变得更加温暖? 参考资料:北青网2020-12-14《司机为救婴儿连闯红灯家属拒绝作证,最新进展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