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速度”再次震撼世界!这次,连韩国人都忍不住了,纷纷希望能搭上中国的撤侨车。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在战火中完成撤侨,国航CCA061安全带会151人》) “兄弟们,我们回家了!”当这句简单却充满力量的话语从无线电中传出,停泊在塞浦路斯马索尔港的“新厦门”号轮船上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这艘满载着69名中国公民和11名外籍家庭成员的巨轮,刚刚完成了一项不可能的任务——从战火纷飞的黎巴嫩,将他们安全撤离。 2024年10月,黎巴嫩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又陷入了战乱。 巴以冲突的硝烟,裹挟着伊朗导弹的呼啸,将原本就不平静的中东局势推向了更加危险的边缘。以色列的报复行动接踵而至,黎巴嫩的安全局势急转直下,一场紧急撤侨行动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展开。 面对这次突发的危机,中国政府迅速行动,立即启动了撤侨程序。 多个部门,包括外交部、交通运输部和中国民航局,迅速行动起来,制定了一份详细的撤离计划。一场紧急的救援行动就这样开始了。 9月30日晚间,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新厦门”号轮船驶离黎巴嫩,这艘承载着希望的“诺亚方舟”,为身处险境的同胞们点亮了回家的明灯。 13个小时的海上航行,船上准备充分,从食物、饮用水到药品、生活物资,一应俱全,工作人员尽心尽力,照顾着每一位撤离人员,特别是老人和儿童,让他们在漫长的旅途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10月2日,国航的CCA061航班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发,顶着风直飞黎巴嫩的首都贝鲁特。黎巴嫩贝鲁特机场已经关闭,塔台无人值守,空中航线受到严重影响,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 然而,CCA061航班的机组人员义无反顾,他们深知,祖国和人民的安危高于一切。 CCA061航班在空中飞了几个小时后,平安降落在贝鲁特机场。146名中国公民和5名外籍家人终于可以回家了。 飞机上,训练有素的机组人员、充足的物资保障、甚至还有应对突发事件的防弹装备,这一切都让撤离人员感到安心和踏实。 仅仅3天时间,中国政府就分两批,通过海陆空联运的方式,成功将215名中国公民和16名外籍人士安全撤离黎巴嫩。 相比之下,中国在撤侨行动中表现得既高效又有序,而美英等西方国家的表现却让人觉得不太满意。 美国政府直到10月2日才姗姗来迟地启动撤侨程序,而且仅提供了一趟航班,100多个名额,对于滞留在黎巴嫩的近万名美国公民来说,这简直是杯水车薪。 更令人气愤的是,美国政府竟然要求撤离人员自行承担高昂的机票费用,一张机票的价格高达5000到8000美元,这对于许多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 尽管美国大使馆表示可以提供贷款,但这无异于将撤离人员置于更加沉重的经济负担之下。 英国政府的表现也不怎么样,他们说要包机,但实际上要求撤离的人员自己掏350英镑买机票。这种“面子工程”式的撤侨行动,不仅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反而招致了更多英国公民的不满。 西方国家撤侨行动的迟缓和混乱,引发了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质疑。 中国在黎巴嫩撤侨行动中的出色表现,再次证明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不是一句空话。 中国政府始终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利益放在首位,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祖国永远是他们坚强的后盾。 更让人感到暖心的是,中国在撤回自己国民的同时,还尽力帮助其他国家的民众安全撤离。 2011年利比亚撤侨行动中,中国帮助12个国家的2100多名外国公民安全撤离;2015年也门撤侨行动中,中国海军舰艇搭载176名外国公民安全转移;2021年阿富汗撤侨行动中,中国政府再次伸出援手,帮助多国公民撤离喀布尔。 中国在国际救援和人道主义援助方面的努力,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赞中国在国际救援中的表现非常出色。然而,面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一些国家却表现出复杂的心态。 韩国网民在目睹中国高效的黎巴嫩撤侨行动后,纷纷表达了羡慕之情,甚至请求中国“捎带”韩国公民。 这种“请求”,一方面反映出韩国在国家安全保障方面的不足,以及对中国强大实力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韩国在处理与中国关系时存在的矛盾心态。 中国在黎巴嫩撤侨行动中的表现,展示了其实力和担当,体现了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贡献。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亚投行的成立,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会继续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积极参与国际救援和人道主义援助,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出一份力。 习近平主席提到,世界的繁荣对中国很重要,中国的发展也能惠及全世界。 中国会继续致力于世界和平、全球发展和国际秩序的维护,和各国一起,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