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一名士兵拿着报纸兴奋地跑去找连长,说:“连长,你快看,我父亲上报纸了!”。连长接过报纸,看了一眼,笑着说:“别胡闹了,这可是我们的兵团司令,这哪是你高攀得起的!”。 这名士兵名叫邓贤诗,而连长口中的兵团司令,则是邓华将军。 邓贤诗出生于湖南郴州的一个农村家庭里,10岁时他便成为一名孤儿了,因此他对父亲并没有多少印象。唯一的印象还是母亲临终前告诉他的,父亲名叫邓多华,在他3岁时外出参加革命了。而母亲临终前,还给了他一张父亲的照片。 后来,成为孤儿的邓贤诗在村里人的救济下长大成人。成年后,邓贤诗便决定去寻找父亲,他只记得父亲去参加革命了。为此,他也参加了革命,并加入了解放军。 1949年10月14日,解放军第15兵团解放广州的消息登上了报纸的头版封面,报纸上还附带了兵团司令邓华的照片。彼时,邓贤诗身处第12兵团,驻地在长沙。在听说了广州解放后,他便买了一份报纸看。 当看到邓华的照片后,邓贤诗吃惊不已,不禁对身边的战士说道:“邓司令跟我父亲长得好像啊,会不会是我父亲呢!”。 一旁的战士则笑道:“你可别乱认亲,司令是你高攀不起的!”同时,另一名战士也插嘴道:“邓贤诗是个孤儿,司令也姓邓,搞不好你们还真是父子呢!” 之后,邓贤诗便返回宿舍,从自己的包裹里拿出父亲的照片。结果众人拿着照片和邓华司令的照片对比后,都不约而同地惊呼:“真的太像了,一定就是你的父亲!“ 但此时,邓贤诗心中还有个困惑,那就是自己的父亲名叫邓多华,不叫邓华。 后来,这件事传到了团长那里。彼时帮助战士寻找亲人也是组织上的一件大事,为此团长便找邓贤诗谈话了解情况。得知情况后,因为涉及到兄弟兵团的首长,为此团长便将此事报告给了兵团司令肖劲光。 肖劲光和邓华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听说了这件事后,他非常重视,同样亲自找到邓贤诗。在了解情况后,肖劲光也不敢确定,因为他和邓华相处多年,从未听邓华说过他有个失散的儿子,更没听他说过他有个别名叫邓多华。 但肖劲光最终还是决定验证一下,为此,他叫邓贤诗写了一封信,内容包括家里的情况,父母的名字,以及自己的出身情况。之后,肖劲光带着信找到邓华。 见到邓华时,肖劲光并没有立马把信给他,而是旁敲侧击地询问了邓华一些状况。肖劲光问:“老邓,从没见你提过老家的情况,你老家还有没有人啊!” 突然被问道老家的情况,邓华一脸愁容,说:“我老家早没人了,之前我托人回乡打听,只知道妻子已经去世了,唯一的一个儿子邓贤诗则是下落不明,兵荒马乱的,估计也是不在了!” 一听到邓华提到邓贤诗这三个字,肖劲光瞬间觉得这次是对上人了。不过肖劲光还是决定再问邓华一个问题,说:“老邓,你自己有没有什么别名啊!” 见肖劲光好奇这个,邓华立马回答:“那当然有,我别名叫邓多华,参加革命之后,我才改名邓华的!” 听到这个回答,肖劲光已经百分之百确认邓贤诗就是邓华的儿子了。于是他便把书信交给了邓华。当邓华看到书信上写着妻子邱青娥的名字时,瞬间激动万分,拉着肖劲光的手说:“能知道我妻子名字的,一定就是我的儿子邓贤诗,这个邓贤诗就是我的儿子,他在哪!” 看着邓华认亲成功,肖劲光也是非常开心,笑着说:“他是我兵团的兵,如今在长沙呢!既然确定是你的儿子了,我回去了,给他批几天假,让他来广州和你认亲!” 一个星期后,邓华和邓贤诗在广州碰面了,失散多年的父子终于成功相认了。此后,邓贤诗便一直陪伴在父亲邓华身边。 革命年代,兵荒马乱,妻离子散是常有的事情,而父子能相认团聚则是非常稀有的事情,因此,邓华和邓贤诗能平安相认,则是一件非常珍贵的事情。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