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2007年,陈晓旭到了弥留之际,她让人联系前夫毕彦君,说自己想见毕彦君一面,可是

2007年,陈晓旭到了弥留之际,她让人联系前夫毕彦君,说自己想见毕彦君一面,可是话还没完,两个人都开始哭泣,说不出一句话,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1965年,辽宁鞍山,一个艺术世家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这个女孩名叫陈晓旭,陈晓旭自小生活在充满艺术气息的家庭中,父母对她寄予厚望,希望她继承家族的艺术传统,然而她的人生并未按既定轨迹前行,而是走出了一条充满波折的道路。 从小,陈晓旭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天性。她内向敏感,天生带着一股清冷的气质,与众不同。她并未对父母所期待的京剧产生太多兴趣,而是对舞蹈,尤其是芭蕾舞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她12岁时,凭借高挑的身材与刻苦训练,成为芭蕾队中的佼佼者。然而,由于政审未通过,年仅14岁的她不得不离开芭蕾的舞台,转而进入鞍山话剧团,开始了她在表演艺术上的新旅程。 在话剧团,陈晓旭逐渐展现出她的才华和内在的文学敏感性。她热爱读书,尤其钟情于古典文学,特别是《红楼梦》这样的名著。她的内向让她时常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安静地读书、思索,仿佛与外界隔绝。这种气质也使得她初入话剧团时显得格外沉默,很少与同事交往。 1983年,陈晓旭的男友毕彦君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红楼梦》剧组全国选角的消息。这个消息对于喜爱《红楼梦》的陈晓旭来说无疑是心动的,但她并未立即行动。 毕彦君看到了她身上与众不同的气质。他认为,陈晓旭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毕彦君用不断的鼓励和激将法推动陈晓旭去试一试,于是,陈晓旭写了一封自荐信,并附上一张精心挑选的照片和一首小诗,寄给了导演王扶林。 这封信成了改变陈晓旭命运的关键。她的照片和那首诗吸引了王扶林的注意。照片中的陈晓旭神情淡然,眉宇之间流露出的忧郁与柔弱气质,像极了林黛玉。这种古典的美感,再加上她诗中的情感表达,使得王扶林决定给她一个机会,邀请她参加试镜。 面试当天,陈晓旭穿着一身淡绿色的衣裤,和暴雨天的氛围相映成趣,她没有丰富的表演经验,也没有经过系统的表演训练,但她的气质正是王扶林心中林黛玉的模样。尽管导演团队一度质疑她是否能胜任这个角色,甚至认为她的外貌与小说中的“绝代佳人”略有差距,但陈晓旭身上那种独特的清冷、脱俗的气质最终打动了导演。 进入剧组后,陈晓旭接受了为期数月的礼仪、书画、古典文化等培训。在剧组的培训期间,陈晓旭展示出了极强的学习能力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她开始不遗余力地塑造林黛玉这个角色,甚至为此严格控制饮食,将体重保持在七十斤左右,以确保她呈现出林黛玉那种病弱的形象。 在拍摄过程中,她凭借精湛的表演和细腻的情感投入,将林黛玉的忧伤、孤独、敏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葬花”那一场戏中的悲切,还是病逝前的无奈与绝望,陈晓旭用她的表演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灵。 随着1987版《红楼梦》的播出,陈晓旭一举成名。她与林黛玉的形象合二为一,成为观众心目中的经典。然而,这份成名也为她的演艺生涯带来了无法摆脱的束缚。尽管她在之后陆续接到了一些影视剧的邀约,但林黛玉的形象实在过于深入人心,以至于她在其他角色中的表演也总是带着林黛玉的影子。 1991年,陈晓旭离开演艺圈,选择转行商界。她与第二任丈夫郝彤共同创办了一家广告公司,开始了她在商界的全新旅程。尽管对广告行业几乎一无所知,但她凭借聪慧的头脑和坚强的意志,很快在广告领域崭露头角。然而,就在她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命运再次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2006年,陈晓旭被诊断出乳腺癌,病情已非常严重。她没有选择进行积极的治疗,而是决定面对死亡,以她认为最优雅的方式离开人世。面对癌症的侵袭,她内心已然看破红尘。她与丈夫郝彤共同决定出家为尼。 陈晓旭的身体状况在出家后迅速恶化,最终在2007年5月13日,因乳腺癌病逝,年仅41岁。她的人生犹如林黛玉般短暂而充满了悲剧色彩。她的离世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哀悼,而她生前设立的慈善基金也为她的生命增添了一抹亮色。她的父亲在她墓碑前为她立了一尊汉白玉的林黛玉雕像,仿佛是她与这个角色最后的告别。 在无数人的心中,陈晓旭不仅仅是一个演员,更是现实中林黛玉的化身。她的人生如同《红楼梦》中的绛珠仙子,带着凄美的韵味,匆匆走过,留下了一段永恒的记忆。 参考资料:老戏骨毕彦君:与陈晓旭10年婚姻遗憾收场,演戏36年不想“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