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男子车祸生命垂危,母亲掏出全部家当抢救儿子,先后垫付26万元,儿子得救,赔偿款到位后,夫妻俩没事人似的,不提不念,母亲考虑再三,无奈开口讨要,不料儿媳当场翻脸,钱给你儿子花了,跟我无关,要钱找你儿子,儿媳铁了心不给钱,母亲伤透了心,把儿子儿媳告上法庭,讨要垫付的26万医药费,法院判了! 2019年,江苏南通的李女士接到了一个噩耗,儿子张文凯发生了严重的车祸,身受重伤,生命垂危。在这瞬间,李女士的生活被彻底颠覆了,母子之间多年建立的平静日常被打破,剩下的只有巨大的不确定和痛苦。 作为一位年过半百的母亲,李女士本已习惯了独自生活。儿子张文凯早已成家,和妻子小丽在外地生活工作。虽然生活中少了些热闹,但李女士从未感到孤单。她的日子过得虽然清苦,但还算安宁自在,偶尔与儿子一家见面时,心中的满足感足以让她忽略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她的积蓄不多,更多的是为未来考虑,想着留下一点钱可以给自己养老,也算是为了不麻烦儿子和儿媳。但这一切在那通电话后彻底改变了。 张文凯的车祸让这个家庭陷入了巨大的经济困境。手术、治疗、住院费用接踵而至,医疗账单上的数字逐渐攀升至二三十万元,这对小丽和张文凯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小丽试图与肇事方协商,希望能尽快拿到赔偿款,但肇事者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短时间内根本无力承担这些费用。 在这关键时刻,李女士站了出来。作为母亲,她无法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儿子在病床上受苦,更无法接受他因经济问题而错过救治机会。于是,李女士毫不犹豫地决定动用自己的积蓄。她将多年来省吃俭用攒下的26万元拿了出来,这是她全部的养老钱。 张文凯的手术最终取得了成功,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他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李女士的辛劳没有白费,这让她的心稍稍松了一口气。在那段时间里,她不但承担了巨额的医疗费用,还时刻守在医院,精心照料着病床上的儿子。夜以继日的陪伴和不懈的努力,换来了张文凯的康复。 在张文凯和小丽拿到赔偿款后,李女士一开始并没有立即提出还款的要求。她认为,儿子和儿媳可能是刚刚经历了一场重大的灾难,身体和心理都还未完全恢复,需要时间调整。李女士决定耐心等待,她相信,孩子们心中一定记得这笔钱的来源,过不了多久,他们会主动提起归还的事。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赔偿款已经到手,但张文凯和小丽却始终没有任何归还的意思。 作为一个独居的老年人,李女士深知自己未来的生活需要依赖这笔钱。她的生活并不富裕,这26万元是她的全部积蓄,她无法再一次将自己置于无助的境地。如果不拿回这笔钱,未来的生活她将面临极大的经济压力。于是,在几个月的沉默之后,李女士决定向张文凯和小丽提出归还的请求。 然而,让李女士震惊的是,儿媳小丽的反应出乎她的意料。小丽坚决表示,这笔钱是用来救张文凯的,作为母亲李女士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而不应该再要求归还。更让她心寒的是,张文凯在妻子的态度面前,始终保持沉默。 无奈之下,李女士选择了法律途径。她将儿子和儿媳告上法庭,要求他们共同归还这26万元的医疗费用。这个举动对李女士来说无疑是痛苦的,毕竟,她不愿意通过法律手段与自己的孩子对簿公堂。然而,在家庭内部的所有途径都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她别无选择。 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李女士的律师提供了她为张文凯垫付医疗费用的证据,明确表明这笔钱的来源及用途。 法院经过审理后,认为李女士作为母亲,虽然出于亲情垫付了医疗费,但儿子和儿媳并不能因此免除归还责任。尤其是在夫妻关系中,张文凯和小丽应共同承担家庭债务,夫妻二人有义务偿还李女士所垫付的医疗费用。因此,法院判决张文凯和小丽应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归还李女士的26万元。 法院的判决给李女士带来了法律上的胜利,但她的内心却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她赢得了这场官司,却失去了更多珍贵的东西。亲情在金钱和责任的碰撞中变得脆弱不堪,这让李女士在收到这笔钱时,心中并没有任何喜悦,反而感到深深的悲凉。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2022年8月19日《儿子遭遇车祸母亲垫付医疗费26万,获赔偿后儿子儿媳拒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