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北京,20年前,一对夫妻花了3万元在北京买下了一套老院子,没想到20年后,房子拆

北京,20年前,一对夫妻花了3万元在北京买下了一套老院子,没想到20年后,房子拆迁,赔偿款高达1135万,谁知原房主找上门来,说他后悔卖房了,他要把3万元购房款还回去,要夫妻俩把房子还给自己,夫妻俩拒绝原房主把他们告上法庭,法院的判决让人意外。 2001年的北京郊区,彼时的村落还保留着古朴的乡村风貌,远离喧嚣的都市生活,在这里,一对来自四川的夫妻正在经历人生的转折点。 他们带着患有听力障碍的儿子,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寻医问药,为了能在北京有一个安身之所,这对夫妻四处打听,最终在顺义区的一个小村庄里找到了一处老宅。 这座老宅虽然破旧,但占地面积却不小,有530平方米,对于这个远道而来的家庭来说,这里就是他们在北京的避风港。 老宅的主人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姓于,于老伯的子女都已在城里安家,老宅显得冷清许多,在得知外地夫妻的困境后,于老伯动了恻隐之心,以3万元的价格将老宅卖给了他们。 就这样,一纸协议签订,看似平常的房屋交易完成了,可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决定会在20年后引发一场轩然大波。 时光飞逝,北京的城市化进程以惊人的速度推进,曾经偏僻的郊区逐渐被纳入城市发展的版图,房价如同坐了火箭般飙升,那个当初只花了3万元买下的老宅,到了2011年,市场价值已经攀升到了70万元。 这让这对夫妻感到既惊讶又欣慰,他们庆幸自己当初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但好景不长,就在这时,原房主于老伯突然找上门来,提出要以原价3万元买回房子。 这个要求显然不合理,夫妻俩自然不同意,没想到,于老伯竟然转身就把他们告上了法庭,原来,于老伯早已打听清楚,当初他们签订的购房协议是无效的,并且房本上的名字仍然是于老伯的。 法院经过审理,确实判定当初的买卖协议无效,但是,考虑到实际情况,法院并没有简单地将房子判给于老伯。 相反,法院判决如果于老伯想要买回房子,需要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支付70万元,这个判决结果可以说是既照顾了法律规定,又考虑了实际情况。 可于老伯表示自己没有那么多钱,只愿意支付原来的3万元,最终,这件事也暂时陷入了僵局。 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谁知道7年后,也就是2018年,一个更大的风波即将来临,伴随着改造计划的出现,而这对夫妻居住的房子恰好被划入了改造范围。 经过评估,这套房子可以获得高达1300多万元的拆迁补偿款,这个数字,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消息传到于老伯耳中,他立即跑到村委会,试图阻止拆迁进程。 他坚持认为,这笔拆迁款应该归他所有,否则他就不会在拆迁协议上签字,但村委会并没有支持于老伯的主张,毕竟,这对夫妻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将近20年,是村里人都认识的邻居。 面对村委会的态度,于老伯再次将这对夫妻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他坚持要求拆迁款应该归自己所有。 经过慎重考虑,最终判决,这笔钱款于老伯可以拿到三成,剩下的七成归夫妻俩所有,并且于老伯还必须将房子过户到夫妻俩名下。 最终,在法院的调解下,双方接受了这个判决,这起持续了20多年的房产纠纷,终于画上了句号。 这个案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它提醒我们,在进行房产交易时,一定要了解清楚所有相关的法律规定,特别是涉及到特殊地区如农村宅基地的交易时,更要格外小心。 信息来源:藁城普法 2024-07-21 《20年前女子3万买下北京宅基地,拆迁获赔1135万,原房主找上门》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