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血栓疾病,老年人应如何应对?医生反复叮嘱:若不想疾病找上门,多坚持这几个习惯

血栓疾病,老年人应如何应对?医生反复叮嘱:若不想疾病找上门,多坚持这几个习惯 “医生,我怎么老是腿肿啊?是不是血栓了啊?”不少老年朋友在医院的时候,总会忍不住问医生这样的问题。   退休以后,很多老年人会突然发现,身体有点变样了:腿脚没以前利索了,偶尔还会肿胀不适,有时候坐久了站起来,甚至觉得腿麻得不行。 这时候就会开始担心:这是不是血栓啊?毕竟血栓这种东西对老年人来说可不是什么小事,谁都不想被这种疾病找上门。   说到血栓,很多人都知道它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老年人,血管变硬、血流不畅,再加上生活习惯的变化,血栓的风险大大增加。 我们都听过“血栓堵住了血管”,这可不是说着玩儿的,血管被堵住的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那么,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经有了血栓的风险呢?其实,很多老年人会觉得自己平时没什么大问题,只是偶尔腿有点肿胀或酸痛,但这些“小症状”往往是血栓的前兆。 有时候,血栓甚至可以悄悄“旅行”,从腿部转移到肺部,造成肺栓塞,这可是一个致命的情况。因此,千万别小看腿肿、疼痛这些症状。   还有一些人会发现,坐久了站起来的时候,腿好像“发木”,或者有明显的麻木感。 这种情况其实跟血液循环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当血液流动不畅时,血液容易在下肢滞留,长此以往,就可能形成血栓。 当然了,这不代表所有腿麻、腿肿的人都有血栓,但如果这些症状长期存在,并且加重,那就必须引起重视了。   很多老年人可能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就不愿意动,饭后总是喜欢坐着看电视,或者干脆午觉一睡就是两个小时。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远离血栓呢?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动起来!运动是预防血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尤其是老年人,适当的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液在下肢滞留。 当然了,运动不需要过于激烈,像散步、慢跑、做一些简单的体操都是很好的选择。 另外,老年人还需要注意避免长时间久坐,尤其是在看电视、打牌或者长时间乘车的时候,要记得每隔一段时间起来活动一下,活动活动腿脚,帮助血液流通。 所以,千万不要觉得坐着不动是休息,其实适当活动才是对身体的最好休息方式。   很多老年人喜欢吃油腻的食物,觉得有滋有味,但这种高油高脂的饮食方式会让血液中的脂质含量增高,增加血管堵塞的风险。 再来说说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比如穿宽松的衣物,尤其是不要穿太紧的裤子或袜子。老年人平时穿着应该以舒适为主,尤其是下肢的衣物,尽量选择宽松透气的材质,避免血液循环受阻。   但实际上,血栓形成的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症状时,往往已经比较严重了。 说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想:“我平时血压、血糖都挺正常的,是不是就不用担心了?”其实不然,虽然血压和血糖的控制确实对预防血栓很有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风险。    别以为心理状态和血栓没关系,实际上,长期处于焦虑、压力过大的情绪下,身体的血管会收缩,血压升高,血液流动也会变得更不畅,进而增加血栓的风险。 退休以后,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很多老年朋友喜欢养花、种菜、钓鱼,这些活动既能让人放松,又能保持身体的适度活动。   很多老年人退休后,社交圈子缩小,逐渐减少了与朋友、同事的往来,甚至有些人完全把自己封闭在家里,长期孤独寂寞,这对心理和身体健康都不利。     现代社会,不少年轻人熬夜成瘾,老年人则因为年纪大了,睡眠质量不如年轻时,容易早醒或失眠。这时候,很多老年人为了打发时间,可能会选择早晨起得很早,甚至天没亮就出门锻炼。 其实,老年人不需要刻意早起锻炼,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清晨的气温较低,血管容易收缩,这对心血管系统不利,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良好的睡眠不仅可以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还能帮助调节血压、改善血液循环,从而降低血栓的发生几率。   有些老年人平时生活节奏较慢,血压和心率都比较平稳,但如果突然遭遇到极大的情绪波动,比如激动、愤怒,或者听到某些不好的消息时,心跳加速,血压猛升,这时候血液流动的速度会突然加快,可能导致已经形成的小血栓脱落,引发严重的后果。   只要养成了这些健康的生活习惯,血栓这个“隐形杀手”就不会轻易找上门,老年人也能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参考资料:石俊玉,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心理压力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心理月刊,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