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以后还能活多久,看胳膊就知道?胳膊若有这几种表现,或活不久? “医生,我今年都70多了,还能活多久啊?” 相信不少老年朋友体检时总会这样半开玩笑地问医生,想从医生口中听到些关于自己健康的“预告”。其实,到了70岁,大家更关注的是寿命和健康。 说起来很有趣,有的人甚至认为,光看胳膊上的变化,就能大致判断一个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甚至预估寿命。 这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其实胳膊的状态确实能反映出身体的一些潜在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胳膊上有哪些表现可能预示着健康的隐患。 第一,肌肉的萎缩,不少老年人到了70岁以后,会发现自己的胳膊不如以前结实了,甚至有点“干瘪”的感觉。 第二,皮肤的松弛和干燥,皮肤是我们身体健康的“外衣”,当你发现胳膊上的皮肤越来越松弛、干燥时,可能不仅仅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这也可能预示着身体内部的健康状态在走下坡路。 尤其是那些皮肤明显松垂、失去弹性的老年人,这种现象往往和身体中的胶原蛋白流失、血液循环不良有关。 皮肤的变化往往反映了我们身体细胞的更新能力,皮肤一旦失去光泽和弹性,通常意味着身体内的细胞更新速度在减缓,衰老的速度加快了。 第三,淤青和伤口愈合速度,不少老年朋友会发现自己胳膊上总是莫名其妙地出现一些淤青,而且稍微碰到一点地方就容易瘀血。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的弹性逐渐下降,血液流通的能力也减弱,这就导致了容易瘀血的现象。 如果胳膊上经常有不明原因的淤青,或者轻微的碰撞后出现明显的瘀伤,那么就需要特别留意自己的心血管健康了。 年轻时的小伤小口可能几天就能愈合,但如果到了70岁后,你发现胳膊上的小伤口总是愈合得特别慢,甚至感染,那这也是一个危险信号。 如果伤口愈合慢,可能意味着身体内部的代谢和免疫能力正在减弱,健康状态也在逐渐恶化。 那么,说了这么多,们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身体,特别是在70岁以后,如何延缓衰老、保持健康呢? 很多人以为老年人年纪大了,运动少点也没什么大碍,反而觉得应该多休息。其实不然,保持适当的运动,尤其是肌肉训练,能够有效延缓肌肉萎缩,提升身体的代谢能力。 即使是轻度的力量训练,比如每天举举哑铃、做些俯卧撑等,都可以帮助保持肌肉的强度,防止肌肉萎缩。 而且,肌肉的维持不仅仅是为了“看上去年轻”,它更能帮助我们避免跌倒和骨折,增强行动力,让我们老了还能保持活力。 每天可以适量摄入鱼肉、鸡蛋、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帮助身体维持肌肉的生长和修复。 还有,维生素C、E等抗氧化物质也对皮肤健康和免疫系统有益,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这些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 此外,适当补充胶原蛋白也能对皮肤健康有一定帮助,但具体补充方式要根据个人体质来决定,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 对于那些胳膊上容易出现淤青的老年人,特别需要注意避免外伤。血管脆弱的人群,即使是轻微的碰撞也容易导致严重瘀伤,因此平时在家要注意避免磕磕碰碰,使用拐杖或者扶手时要小心。 除了我们刚才提到的锻炼肌肉、改善饮食和皮肤护理,想要在70岁之后依然保持健康长寿,还有几个方面同样重要,特别是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 首先要强调的是保持适度的活动量。有些老年朋友可能认为到了70岁,就该“安享晚年”,减少体力活动,多休息。 但是,正是因为年纪大了,身体代谢和肌肉逐渐衰退,才更需要保持一定的活动量。 经常活动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肌肉的力量,还能帮助预防一些老年常见的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散步是非常适合老年人的一种运动,每天坚持30分钟左右的慢走,不仅能增强心肺功能,还能让人心情愉快。 随着年纪增长,平衡感和协调能力会逐渐下降,很多老年人因为站立不稳或者走路不小心而摔倒,这种摔倒往往带来严重的后果,比如骨折甚至是长期卧床。 所以,平时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平衡训练,比如站立时单脚抬起,坚持几秒钟,或是双脚并拢闭眼站立。 特别是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保持规律的排便非常重要,便秘不仅带来不适,长期不解决还可能导致肠道疾病。 70岁之后,身体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衰老迹象,胳膊上的皮肤可能会变得松弛,肌肉会逐渐减少,这些都是正常的衰老现象。 虽然胳膊上的一些表现可能预示着身体的变化,但通过适当的运动、良好的饮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定期体检,完全可以让我们在晚年依然保持健康和活力。 参考资料:张长杰,影响中老年人生活和长寿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中国康复,202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