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刘青山被处死,十多年后,他的大儿子刘铁骑成功考入石油学院,在校期间,他时常听到有人议论他是“大贪污犯的儿子“ 出身贫寒的刘青山,年少时就体会到了旧社会的不公与压迫,在枪林弹雨中,刘青山不畏生死,多次立下战功,他的生涯是那个年代无数热血青年的缩影,充满理想主义的光辉。 可和平年代的到来并没有让刘青山的初心得到升华,反而成为了他堕落的开始,权力的甜头很快让这位曾经的英雄迷失了方向。 从天津地委书记的位置上,刘青山开始了他的贪腐之路,与副手张子善沆瀣一气,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敛财,他们的胃口之大,手段之恶劣,令人瞠目结舌。 最令人发指的莫过于1950年天津特大洪灾期间,刘青山与张子善竟然对救灾粮食都起了贪念,他们将220万斤救济粮中饱私囊,用发霉的玉米糊弄灾民。 这一行为不仅加重了灾区人民的苦难,甚至直接导致了一些人的死亡,刘青山的所作所为,已经完全背离了他的初心和使命,成为了人民的敌人。 面对如此严重的腐败行为,李克才挺身而出,作为一名正直的人,李克才冒着巨大风险,在会议上揭露了刘青山和张子善的罪行,他的勇气和正义感,为后来的反腐败斗争树立了榜样。 当这一案件被得知后,要求立即处决刘青山和张子善,这一决定震惊了整个官场,也向所有人发出了明确信号:不论地位多高,功劳多大,只要触犯法律,背叛人民,就要受到严惩。 刘青山的倒台,给他的家人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他的三个儿子,年龄最大的刘铁骑才6岁,最小的甚至还在襁褓之中。 虽然国家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每月发放15元生活费,但这远不足以抵消他们所要面对的社会歧视和心理压力。 刘铁骑和他的兄弟们从小就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之下,他们不得不忍受来自四面八方的谩骂和攻击,甚至连母亲都因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而选择改嫁,三兄弟从此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苦楚。 可刘铁骑并没有被这样的困境击垮。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功夫不负有心人,刘铁骑凭借优异的成绩,达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 可父亲的"原罪"再次成为了他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刘铁骑不得不放弃了清华的梦想,转而选择了相对冷门的北京石油学院。 即便如此,他依然在入学时遇到了阻碍,面对这样的困境,刘铁骑和他的兄弟曾经找到了当年举报他们父亲的李克才,希望能为父亲"翻案"。 李克才虽然同情这些孩子的处境,但他明白,刘青山的罪行铁证如山,根本不存在翻案的可能,他委婉但坚定地拒绝了刘家兄弟的请求。 这次谈话成为了刘铁骑人生的转折点,他开始意识到,唯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改变命运。 进入石油学院后,刘铁骑没有因为自己特殊的身份而自暴自弃,相反,他更加发奋图强,在学习中展现出非凡的天赋和毅力,他的表现不仅赢得了老师的赞许,也逐渐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 毕业后,刘铁骑选择成为一名普通的石油工人,虽然工作辛苦,但他却甘之如饴,因为他知道,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不仅是他通过自己努力换来的结果,更是他对父亲过错的一种无声救赎。 刘铁骑的两个弟弟虽然没有他那么幸运,但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过上了平凡但踏实的生活,他们用自己的方式面对这段历史,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当下和未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换取更加美好的生活。 信息来源:新浪网 2000-09-17 《特写:“建国第一贪”刘青山后人今日安在?》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