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中国古代有哪些风险管理的智慧和经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历史典故例子: 1.

中国古代有哪些风险管理的智慧和经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历史典故例子: 1. 耕三余一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耕三余一制度,即每年存储三分之一的粮食,每三年就能存储一年的粮食,以备不时之需。这体现了风险自留和提前储备的思想,以应对可能的粮食短缺风险。 2. 风险预防思想: 例如:《周易》中的“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道德经》里的“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等,强调要在风险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这种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在现代风险治理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3. 镖局: 古代的镖局可以说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货物运输保险的原始形式。商人通过委托镖局运输货物,将运输过程中的风险转移给镖局,类似于现代的风险转移方式。 4. “见微知著”的预判风险: 古代先贤强调通过观察细微之处来预判风险,例如:《韩非子·说林上》提及到“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之不足也”。这种思想鼓励人们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提前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5. 源头治理智慧: 例如:《战国策》中的“削株掘根,无与祸邻,祸乃不存”,以及《国语》里的“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等说法,蕴含着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治理风险的智慧。 6. 风险分散机制: 例如在宋朝,海商发展出类似于海运保险的“海市”风险分散机制,商人们交钱给一个组织,由其承担货物运输风险并在发生损失时进行赔偿。还有“押运”的商业活动,商人花钱找机构负责安全运输货物,若有损失则由该机构赔偿。 这些古代的风险管理智慧和经验,对于现代社会的风险管理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弘扬中华哲学# #古今圣贤宝典# #风险管理思维# #分享古人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