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贫困留守女孩,被爷爷送进镇上免费学校,她把校长当父亲般崇拜,谁料,数年后,她在校长车内发现一堆物品,竟直接退学,还切断了联系。
这个留守女孩叫吴丽,出生在河南项城市官会镇。她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和一群村里的孩子在地里打着滚玩,浑身脏兮兮的。
她1岁时,妈妈带着弟弟离家出走,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常常被小伙伴嘲笑是没爹没娘的野孩子。
三年级快开学时,爷爷告诉她:“你爸没有给家寄钱,学咱上不起了。”
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性格倔强的吴丽,跑到家旁边的小溪边大哭。
一天,来家里串门的张大爷,带来一个好消息,镇上有一所学校,免费收贫困留守儿童。
第二天,天刚亮,爷爷就带着吴丽直奔镇上。东打听西打听,终于找到了这所学校的校长马刚。
马刚对一直低着头的吴丽,笑着说:“孩子,别害怕,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
吴丽抬起头,看到和蔼可亲的校长,心想:我要是能有这样一个爸爸,该多好啊。
让马刚没想到的是,这丫头刚来几天,就和班里几个男孩子打起来。
吴丽被叫来,马校长严厉地批评她。“他们笑我衣服破,说我没爹没妈没人管。”吴丽气呼呼地嘟着嘴。
校长二话不说,就带着吴丽到县城商场里买衣服。吴丽长这么大,第一次进商场,看着镜子里的一身新衣服,她笑了。“咱好好学习,争口气,别人有的咱靠努力都能有。”校长对她说。
吴丽回到学校,学习格外认真,一考试就是班里前几名。
她想把学习进步的消息告诉校长。但发现,白天很少能找到校长。
一天傍晚,吴丽终于见到校长从车里出来,满脸疲惫的样子。
待校长走远,躲在树后的吴丽才出来。经过校长的车,她突然看见后座上堆着蓝工服,一个满是泥点的安全帽。
记忆中,父亲曾有这样的衣服,难道校长他......
吴丽跑到校长室问马刚,“校长,您为了我们上学,白天去工地打工......”说着,她的眼泪吧嗒吧嗒的,怎么也忍不住。
“你们只管读书,其他是大人的事,不用管。”马刚笑着说。
自从知道了校长的秘密,吴丽一边发奋学习,一边想着怎么减轻校长的负担。
吴丽怎会知道,他们的校长也曾家境贫寒。他的家乡就在河南项城市官会镇。
家里兄弟姐妹多,交不起学费,马刚12岁就到河南少林寺学武功。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马校每天比别人还多练几个小时。刀、剑、棒,样样精通,各个拿手,在国内武术比赛中获得多个奖项。
几年后,他到居然挤进了香港的演艺圈,在很多影片中担任武术指导和武打演员,年薪百万。
然而,一个电话,终止了他正在上升的事业。
2001年,母亲病重,接到电话,马刚就赶回老家。
病榻前,马刚悉心照顾着母亲,救治及时,母亲的病情逐渐好转。
回乡后,马刚发现,村里有一群孩子,成天打闹着玩,学也不上。一打听,都是留守儿童。
马刚看到他们,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他决定为家乡做点事,就拿出200万元积蓄,到镇上申请开办了昌福学校,免费接收贫困留守儿童上学。
但随着来这里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学校的开支越来越大,马刚就白天到附近工地干活,晚上再回来处理学校的各种杂事。
吴丽来学校的时候,昌福学校已开办了10年。马刚校长白天在外打工补贴学校费用,也坚持了好几年。 吴丽初中毕业的时候,坚决选择要去读有国家补贴的职业中专。
校长对她很关注,知道后苦口婆心地劝说:“你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应该继续读高中考大学。”
吴丽的倔强劲儿一上来,八头牛都拉不回。但她去上了中专后发现,学校的各项费用挺高的,她有点后悔了,这得给校长增加多少负担。
又一个学期开学,马刚在准备给她交学费的时候,学校告诉她,吴丽休学了。
校长心急如焚,拨打吴丽的电话,根本打不通。
一有时间,马刚就到处寻找吴丽。几个月后,他终于在镇上一家餐馆里找到了洗碗的吴丽。
才知她要自己打工挣学费,马刚第一次和她发火,“现在是读书的黄金阶段,你赶紧给我回学校。”
进入社会,品尝到打工心酸的吴丽,其实也早想回到学校。
马刚为她联系了一所师范中专,吴丽去专心读书了。
几年后,吴丽以优异的成绩从师范中专毕业,成为了一名教师。马刚满是欣慰与骄傲。
20多年来,马刚资助了2000多贫困儿童上学,吴丽只是其中一个。他因无私奉献荣登“中国好人榜”。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默默奉献,用爱与责任点亮他人的未来。
昌福学校,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更是无数贫困留守儿童心灵的港湾,见证了无数孩子的蜕变与成长。
每一个微小的善举,都能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力量。你,是否也愿意成为那道光?
(来自《谢谢你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