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一位柔弱的女子因为丈夫的离世,不得不独自扛起生活的重担。三个年幼的孩子嗷嗷待哺,体弱多病的婆婆也需要照顾,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正当她绝望无助时,每个月定期打到账户上的1500元,成为了她坚持下去的希望。四年来,这笔匿名汇款从未间断,女子心中充满了感激,她想知道是谁在默默地帮助自己。为了找到这位恩人,她联系了媒体,希望借助社会的力量找到这位好心人。 舟山的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吹拂着这座海滨城市。一家不起眼的公司门口,一位年轻的母亲,怀里抱着年幼的女儿,身旁站着一位年迈的老人,她们的手中,紧紧攥着一袋花生和一面鲜红的锦旗。她们的目光,带着几分局促,几分期待,更多的是化不开的感激,望向眼前这位略显朴实的企业家。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咱们接着往下聊~ 这位母亲叫孟瑞,而她们要感谢的人,是舟山海汇海洋公司的总经理,于晓龙。 是什么,让孟瑞一家带着如此简单的礼物,跨越千里,来到于晓龙面前?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关于命运的捉弄,和人性的光辉的故事。 时间回到四年前,彼时的孟瑞,还是一个幸福的妻子,三个孩子的母亲。她和丈夫从河南来到舟山,丈夫在海上做渔工,虽然辛苦,但收入尚可,一家人也算过得安稳。 然而,命运的暴风雨,总是来得猝不及防。2020年4月,孟瑞的丈夫在一次出海作业中,遭遇了意外,永远地离开了家人。 晴天霹雳,击碎了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年仅25岁的孟瑞,失去了丈夫,家中还有三个年幼的孩子需要抚养,最小的孩子甚至还不满一岁,年迈的婆婆也需要人照顾。生活的重担,像一座大山,压得孟瑞喘不过气。 那段时间,孟瑞的眼泪几乎流干了,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她是三个孩子的依靠,是这个家的顶梁柱。 就在孟瑞几乎绝望的时候,一束光,照进了她的生活。 2020年5月,孟瑞的微信上,突然收到一个陌生人的好友申请。对方没有过多言语,只是每个月固定给她转账1500元,不多不少,刚好够三个孩子的基本生活费。 这份突如其来的帮助,像雪中送炭,给了孟瑞莫大的支持。她不知道对方是谁,只知道对方是舟山一家企业的员工,每次询问对方的姓名和住址,对方都避而不谈,只说,“不用放在心上,一点小事而已。“ 四年来,无论风雨,这笔转账从未间断。孟瑞心中充满了感激,她想知道恩人是谁,想要当面说声谢谢,但对方的身份,却像一个谜,始终无法解开。 直到今年,在爱心人士和媒体的帮助下,孟瑞终于得知,每个月默默给她转账的人,就是于晓龙。 原来,于晓龙并不是第一个知道孟瑞一家困境的人。在孟瑞丈夫去世后,舟山一位热心的爱心志愿者老杨队长,目睹了她处理丈夫后事的艰难,深受感动,便想尽办法要帮助她。老杨队长几经打听,找到了于晓龙,希望他能伸出援手。 于晓龙被老杨队长的热情感动,他了解到孟瑞一家的情况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并表示要一直资助到三个孩子成年。 “我只是尽自己的一份力,“面对媒体的镜头,于晓龙显得有些羞涩,“看到他们一家能够好好生活,我就很开心了。“ 孟瑞带着婆婆和女儿,从河南老家赶到舟山,亲手将于晓龙送给他们的锦旗和自家种的花生送到他手中。 “真的太感谢你了,“孟瑞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要不是你,我们一家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都是小事,“于晓龙拍了拍孟瑞的肩膀,“以后的路还长,你要坚强,也要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一袋花生,一面锦旗,承载着孟瑞一家对于晓龙最真诚的谢意,也见证了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善良和温情。 于晓龙和老杨队长,只是千千万万爱心人士的缩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也让这个社会充满了温暖和希望。 正如孟瑞所说,她会永远记住这份恩情,也会教育自己的孩子,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因为,善良,是这个世界最美的语言。 原文刊载于光明网2024-03-23关于“丈夫遇难,女子每月收到陌生人转账1500元,连续47个月未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