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一个在监狱工作了30年的老狱警告诉我:死刑一般都是上午执行,而且越早越好,这当然

一个在监狱工作了30年的老狱警告诉我:死刑一般都是上午执行,而且越早越好,这当然不是为了让犯人赶紧死,而是出于对犯人的一种人道主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死亡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有些恐惧的,对于那些死刑犯们,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在人道主义的视角下,死刑的执行其实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古时的死刑大多简单粗暴,斩首、绞刑、枪决......方式残忍而直接。 而现代社会,随着人权意识的觉醒,死刑的执行开始变得更加"温和",注射死刑逐渐取代了曾经血腥的场面,三针注射法让死刑犯在毫无痛苦中安然离世。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死刑犯的痛苦,行刑时间也被安排在了清晨,犯人刚刚从睡梦中醒来,意识还未完全清醒,就被带上了刑场。 据说,这样可以减少他们的恐惧,让他们无知无觉地走向死亡,可是,谁又能真正理解,一个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内心承受着怎样的煎熬? 死刑前的24小时,是一个让人胆寒的倒计时,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死刑犯要完成人生的最后准备,会见家属、写遗书、享用最后的晚餐......每一项看似平常的活动,都成了他们生命中最珍贵而悲凉的记忆。 有些人选择在最后时刻忏悔,有些人则陷入了无尽的绝望,他们或痛哭流涕,或麻木不仁,那种心情,恐怕只有经历过生离死别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或许只有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前,他们才对自己的所有所为感到忏悔和悔恨,可能已经在心里想着下辈子一定好好做人。 注射死刑虽然没有了从前的血腥,但其冰冷的过程仍然令人不寒而栗。三根针管,先后刺入犯人的身体。 第一针麻醉,让他们失去知觉,第二针肌松,令他们停止呼吸,第三针则让心脏骤停跳动,短短几分钟,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悄无声息地逝去了。 但是对于行刑人员来说,这一过程同样是一种折磨,尽管现在的注射死刑采取了"三人操作,共同负责"的原则,试图淡化个人的道德负担,但面对死亡,没有人能够真正无动于衷。 在死刑存废的争议中,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支持者认为,死刑是震慑犯罪的有效手段,它以最严厉的惩罚来捍卫法律的尊严,保障社会的安全。 而反对者则认为,死刑是对生命权利的残酷践踏,再残暴的罪行,也不该用更残暴的手段来制裁,这场争论,恐怕还将持续很久很久。 生命是宝贵的,法律是神圣的,作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我们都有责任去遵纪守法,去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 也许,当我们真正懂得生命的意义,懂得法律的威严,这个世界就不再需要死刑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了。 遵纪守法,脚踏实地才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事,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氛围。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2022-07-13 《临死前24小时,死刑犯暴露人性最真实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