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进入法院竟变得如此严格?划分出候检区、安检区、进出口区等不同区域。进入法庭不允许携带手机、录像及录音器材,法庭设有法院专用录像设备。 这样的变化不禁令人疑惑,法院究竟在防范什么呢?是为了守护司法公正,还是在限制公众的知情权呢? 漫步于法院走廊,四周皆是冷冰冰的墙壁,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安检人员面无表情,仿佛在执行一项神圣不可侵犯的使命。 每个人都需在金属探测器前停下脚步,手中的包被翻得乱七八糟,好似在经历一场审判。这般场景,让人感觉自己仿佛是个潜在的罪犯,而非前来寻求公正的公民。回想往昔,法院虽也有一定规矩,但总还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可以亲近司法的氛围,可如今,这种亲切感却被层层安检与规定所阻隔。 法庭之中,法官的威严与冷静毋庸置疑。然而现今,法庭的严肃程度已然上升到一种几乎令人窒息的地步。法官端坐在高高的审判台上,目光如炬,似乎在审视着每一个踏入法庭的人。 没有手机,不能录音,就连简单的笔记本也不被允许。这样的限制究竟是为何?是为了防止信息泄露,还是为了保护法官和当事人的隐私呢?可对隐私的保护,是否就意味着公众的知情权被剥夺了呢? 想象一下,普通百姓走进法庭,心中满是疑问与不安。没有手机,无法随时查阅资料,也无法记录重要信息,甚至连旁听的权利都受到压制。这种感觉就如同被囚禁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四周的墙壁越砌越高,心中的疑惑却越积越多。人们开始质疑,法院设立这些规定究竟是真的为了公众利益,还是在无形之中筑起了一道与社会隔绝的高墙呢? 再者,如此严格的规定,真的能够有效维护司法公正吗?我们看到,许多地方的法院依然存在腐败与不公的现象。那些在暗处活动的利益团体,会因为这些安检而有所收敛吗?答案显而易见。真正的公正不应通过限制来实现,而应当凭借透明与开放来赢得公众的信任。 人们需要看到的不仅仅是法官的威严,更有法律的公正与公平。 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公众对司法透明度的需求与日俱增。我们渴望看到法庭的每一个环节,听到每一个声音。法庭的录像设备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公众就不能以自己的方式记录这段历史。法律的执行应当是在阳光下进行的行为,而非在封闭的空间里进行的秘密交易。 或许,法院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却令人失望。人们期望法院能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地方,而不是一个让人感到恐惧与不安的监狱。真正的公正,应该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参与其中,而不是让人们在无形之中感到被排斥。法律的尊严,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监督,而不是通过限制来维护。 各位观众,你们对此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