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60年,北大才女王承书狠心抛弃丈夫和孩子后不辞而别。17年后她已经白发苍苍,

1960年,北大才女王承书狠心抛弃丈夫和孩子后不辞而别。17年后她已经白发苍苍,回到了家里,孩子们见到许久未见的母亲,瞬间泪流满面。 王承书这位才女的名字诠释了她这一生注定不简单。 伴随着渐渐长大,她受着书香世家的熏陶,读书特别厉害,像是过目不忘一般。 在通过自己的努力,王承书从小就成为了大人口中的“别人家孩子”,老师口中的好学生。 功夫不负有有心人,在1930年,她用一张张优秀的卷纸,考入了北京大学。 在当时学习理科的女生特别少,王承书就是其中一员。 虽然不可否认的是男孩子在理科上会有着先天的优势,但是王承书的能力丝毫不比男生差。 在那期间,她的名字总是在成绩单的最前面,毕业之后依旧是以第一名的成绩继续深造。 随后,研究生毕业便留在校内任职教师。 1939年的时候,在事业上优秀的王承书同时也迎来了幸福的婚姻,与教授张文裕携手相伴。 爱情事业双丰收并没有使得她停下脚步,提升自己的缘由,毅然决然地去到了美国,继续深造。 在美国,王承书夜以继日,日复一日的研究学习。 转机出现在1949年,在得知新中国成立这个消息,她迫不及待想要回到中国,为国贡献。 但是,想走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王承书归国的消息传到了美国耳中,于是美国在这期间对她归国进行着强烈的阻挡。 不过王承书并没有停下自己回国的脚步,眼下最为重要是将这么多年的研究成果悄无声息送回祖国。 于是,王承书每天都会将研究资料一点一点分批量的寄回中国。 在通过长时间的累积,资料可算是寄回了安全的地方。 而在1956年,在经过国家的互相“拉扯”,美国同意了“放人”。 终于,王承书如愿所偿的站在了祖国的故土! 然后,因为钱三强教授的慧眼识珠,王承书去到了物理研究所。 在那里,王承书凭借着多年以来累积的经验,成功取得了重大突破。 但是,事情并没有顺着本意发展,一个重大的任务接踵而来。 1960年,钱三强教授再一次找到了王承书,并直接表明了来意。 原来,此时此刻国家正处于上升阶段,需要一个人才去到兰州轴浓缩厂,学习研究。 王承书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陷入了难以决定的沉思。 一方面是她知道此项任务的重要性,国家将这个任务交给自己是出于信任。 另一方面是此次前去,就必须与家人分离...... 没过多久,王承书便做出了这艰难的选择,那就是毅然决然地接受工作! 王承书片刻回到了家中,看着丈夫与孩子们的身影,忍痛转身离去。 在兰州轴浓缩厂内,王承书隐姓埋名,与团队日复一日的攻克难题,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贡献。 时间匆匆流逝,转眼十七年已经过去,王承书成功完成了任务,再一次站在家门口。 此时的王承书早白发苍苍,脸上的皱纹也不知什么时候长了出来。 随着“吱吱声响”门被推开,孩子们早已不是年幼的模样,长得高高壮壮。 孩子们看到王承书的第一眼愣在了原地,没过几秒便飞奔上去,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孩子们询问着母亲这么多年去哪里了?王承书表示自己为国家做贡献。 之后,一家人坐在一起交谈甚欢,孩子们将这么多年以来发生的趣事为母亲耐心讲述。 王承书的儿女并没有因为母亲的不辞而别悔恨,反而为母亲感到骄傲自豪。 而王承书的丈夫则在那十七年里,负责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成为王承书坚挺的后盾。 王承书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母亲的挣扎与科研人的义无反顾。 主要信源:(央视网2019.4.6——【睹物思人】王承书:一生三次“我愿意” 隐姓埋名三十年)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记录我的9月生活#